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礼记原文及翻译(45)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出自《诗经·小雅·绵蛮》。缗蛮,鸟叫声。隅,角落,此指山丘。止,栖息。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引自《诗经·大雅·文王》。穆穆,雍容庄重的样子。於,与"误"同音,感叹词。缉,接着。熙,光明、光亮。止,助词,无意义。

  无情者:有违实情的人。辞:花言巧语。民志:指民心。

  【译文】

  《诗经》上说:"看那弯弯的淇水岸边,绿竹苍郁。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样治学修身。他庄重威严,光明显耀。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所谓"像切磋骨器",是说治学之道;所谓"像琢磨玉器",是说自身的品德修养;所谓"庄重威严",是说君子谦逊谨慎;所谓"光明显耀",是说君子仪表的威严;"那文质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难以忘记",是说君子的品德完美,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诗经》上说:"哎呀,先前的贤王不会被人忘记。"后世君子,尊前代贤王之所尊,亲前代贤王之所亲,后代百姓因先前贤王而享安乐,获收益。这样前代贤王虽过世而不会被人遗忘。《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的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德性。"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发扬美德。商汤的《盘铭》上说:"如果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洗净,不间断。"《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诗经》上说:"京城方圆千里,都为百姓居住。"《诗经》上说:"啁啾鸣叫的黄莺,栖息在多树的山丘上。"孔子说:"啊呀,黄莺都知道自己的栖息之处,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诗经》上说:"仪态端庄美好的文王啊,他德性高尚,使人无不仰慕。"身为国君,当努力施仁政;身为下臣,当尊敬君主;身为人之子,当孝顺父母;身为人之父,当慈爱为怀;与国人交往,应当诚实,有信用。孔子说:"审断争讼,我的能力与他人一般无二,但我力争使争讼根本就不发生。"违背实情的人,不能尽狡辩之能事,使民心敬畏。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原文】

  所谓修身①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②,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①修身:指的是修养良好的品德。

  ②忿懥:愤怒之意。懥,与"至"同音。

  【译文】

  所谓修养良好的品德要先端正自心,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偏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被不端正念头所困扰,就会心不在焉;虽然在看,但却看不明了;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不知道食物的滋味。这就是说,修身必须要先端正自心。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①其所亲爱而辟②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③而辟焉,之其所敖惰④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之:"对于"之意。

  ②辟:亲近、偏爱之意。

  ③哀矜:同情、怜悯之意。

  ④敖:轻视。惰:懈怠。

  【译文】

  所谓治好自家在于先修养自己,是因为人们会有种种情感和认识偏差: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过分偏爱;对于自己轻贱和厌恶的人,往往会过分轻贱、厌恶;对于自己敬畏的人,往往会过分敬畏;对于自己同情的人,往往会过分同情;对于自己轻视和怠慢的人,往往会过分轻视和怠慢。因此,喜爱某人同时又知道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同时又知道那人的优点,这种人天下很少见了。所以俗话有这种说法:"由于溺爱,人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过失;由于贪得,人看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治好自家的道理。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①者所以事长也,慈②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③。"心诚求之,虽不中④,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⑤如此。此谓一言偾⑥事,一人定国。尧舜⑦率⑧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⑨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⑩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①弟:与"悌"通假,指弟弟对哥哥要尊重服从。

  ②慈:长辈对晚辈的仁爱。

  ③如保赤子:出自《尚书·周书·康诰》。如,与"若"同,好像。指的是作为国君保护老白姓就要像保护自己的婴儿一样。

  ④中:与"重"同音,指的是达到预期的目标。

  ⑤机:古代弓箭上的机关,这里指的是关键。

  ⑥偾:与"奋"同音,败坏之意。

  ⑦尧舜:古代仁君的代表。

  ⑧率:带领、领导。

  ⑨桀纣:桀,与"杰"同音。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残暴至极。纣:商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两人与尧舜相对,是古代暴君的代表。

  ⑩诸:"之于"的合音词。

  恕:恕道之意。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指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的品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恕道。

  喻:知晓、明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5664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