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朱敦儒的《相见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金陵:南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

  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倩(qìng):借助。

  一:1.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4分)

  2.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4分)

  2.表达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以及对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对沦陷人民的同情。(4分)

  3.景象:黄昏时分,万里大地都笼罩在苍茫的暮色中,滚滚长江水向东逝去,一派衰败的景象3分。作用:一是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1分二是奠定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1分

  4.借代;(1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1分)

  二:

  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5分)

  2.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2.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280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