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4)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B. 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若风之摇草木

  C. 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 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所考查的并没有局限于通常所说的18个常见虚词,但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作为对照的句子,有两个出自文本,另外两个出自学过的古诗文。正确答案是C项,句中两个加点的“咸”都是副词,全、都。其他三项,A项两个“至”字,前者是程度副词,极,最;后者是动词,到。B项两个“之”字,前者是代词,代前面的“刻肌肤,镵皮革”,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的两个“以”字,前者是连词,相当于“而”,可译为“来”;后者是介词,凭借。

  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式。考查对文言省略句省略内容的理解,这一点和以往并没有根本区别。不同的是,往年省略句补出的成分不是主语就是宾语,今年补出的内容两个是连词,另两个是代词,分别是主语和宾语。解答这类试题,同样需要对文意的理解。

  A项是一个承接关系复句,应该补出“则”,相当于“那么”“就”;C项“教之所成”承前省略了“此”,用以指代“言为文章,行为仪表”;D项意为“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刑去惩戒他们”,省略的应该是代词“之”。这三项补出的内容都是正确的。B项两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不应该用“故”,而应该用“而”。所以不符合文意的应该是B项。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591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