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5)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

  ①法能行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 B.①②⑤C.②④⑥ D.③④⑥

  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正确答案是C。因为题干问的是“全部”,解答这道题,可以用排除法,①句表达的意思是法律的作用毕竟有限,③句是说世风流俗对人的影响,这两项,都不是“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把包含①③的项排除就可以了。其他四项,⑤句是用比喻的方式表达礼义教化的作用。②句用了一个递进复句,从反面强调礼义教化的重要性,④句“百工维时,庶绩咸熙”是重视礼义的结果,⑥句说孔门弟子“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是礼义教化的结果。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D项。本段文字的主旨在于强调礼义教化的作用,认为君主应该修治礼义,任用贤能,这样就可以做到“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因此,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D项的表述与文章的主旨相抵触,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参考译文】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是不能够建立起来的。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进入正道。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不向往礼义,那么没有法律能够治理了。不懂得礼义,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够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刑断盗窃之人,但是不能使人象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受教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入家讲孝,出家讲悌,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表率,这是教育所达到的结果;信奉墨子学说的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回头,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591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