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关于《淮南子泰族训》原文及译文解析(6)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刻划肌肤,刺烂皮肉,蒙受创伤,不惜流血,可以说是大的灾难了;但是越国人却把断发文身作为尊荣的标志。圣明的君主处在高位,明确好恶来指示给百姓,衡量诽誉来加以引导,亲近贤才而举用他们,鄙视奸佞而斥退他们,没有蒙受创伤、流血的痛苦,而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谁能够不跟从他们呢?

  古时候法规设立而百姓不会触犯,放置刑律而不去使用,不是可以动用刑罚而不去使用。百官们都能干好自己份内的事,许多功业便可以建成了。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所达到的效果。英俊豪杰,各自凭着他们大小才能而处于自己的位置,得到发挥才能的适宜的处所。这样可以从根本流向末节,用重的来制服轻的;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四海之内,一个意念归往一处;背离贪婪之心,而归向大道,这对于感化百姓,就象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倒的。

  现在使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不肖的面对贤德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小的不能制服大的,懦弱的不能命令强大的。因此圣明的君主,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不肖的国君,举用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周文王举用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齐桓公任用管仲、隰朋而称霸,这是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夫差重用太宰豁而失败,秦国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这是举用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

  因此观察他们举用人才的情况,而治乱便可以看到了;考察他们的党羽,而贤能与不肖就能够论说清楚了。

  参考译文二: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就不能建立。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廉耻之心)变得端正。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没有法律,就不能够进行治理,不懂得礼义,就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制裁盗窃之人,而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培养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友爱兄弟,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人们的表率,这是教育造成的结果;墨家弟子服役的有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退缩,这是教化而养成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591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