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蝉的教案设计(2)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二、作者简介

小思简介

  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等,祖籍广东番禺。课文选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记》,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路上谈》《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提问学生

  《蝉》选自( ),作者( ),本名( ),( )作家。

  三、朗读

  1、示范朗读。

  学生朗读。

  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展示生字。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蝉( )收敛( )颤动( )聒( )宽恕( )

  (2)字义。

  卑微: 一丝不苟。

  四、分析文章

  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答:第一部分(1):蝉鸣;

  第二部分(2):厌烦。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宽恕。

思考并理解

  1、找出全文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蝉》一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先抑后扬

  3、作者写蝉,先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

  4、《蝉》中揭示出蝉生命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

  “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着。”

  5、说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心烦——宽恕——震撼

  6、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中,“秋风颜色”怎么理解?

  “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五、思路

  点题——承接——转换——总结

  六、鉴赏

  1、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先抑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2、文章章法结构。

  起承转合 ( qǐ chéng zhuǎn hé )

解释

  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旧时诗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泛指文章作法。“起”是起因,文章的开头;“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思路清晰:起——承——转——合

  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欲扬先抑: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

  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

  七、主题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弱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

  八、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九、练习

  1、《蝉》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蝉》告诉我们: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2、名师学案P77-11题。

  板书设计:

  《蝉》

  小思

  理解: 思路: 鉴赏

  一(1):蝉鸣 点题1、思路清晰

  二(2):厌烦 承接2、结构完整

  三(3-6):生命 转换3、欲扬先抑

  四(7):宽恕 结论4、托物言志

  蝉

  知知不休 惹人厌烦 抑

  微弱细小 微不足道

  17年只活一个夏天 惊讶

  好好地活 宽恕 扬

【蝉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蝉》优秀教案设计

2.《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3.《螳螂捕蝉》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4.《金蝉脱壳》公开课教案设计

5.蝉和在狱咏蝉的阅读答案

6.蝉的教学反思

7.蝉的日记

8.蝉说美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jiaoan/322636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