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体育教师需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论文(2)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对多元工作的承受力

  体育教师应当有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一方面来自教学科研,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生活。作为体育教师,在科研能力上必须与其他老师一样承受学术科研这个压力。这一方面由于知识的专攻与学习,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学的特点,即身体承受一定负荷,教师要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四个方面的关系,体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同时自身的抗挫折能力要强于学生。一个承受挫折能力强的教师,应该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正确的应对挫折的方式,能迅速摆脱挫折对心理的消极影响,并善于从挫折中学习。对挫折的消极反应常常有以下表现: 一是对挫折的逃避式反应,或逃避自己,或逃避现实,不想去好好完成科研,不能正常上课进行完美示范。二是自我折磨。面对挫折时,习惯于把挫折原因归咎于自己的无能和过错,轻则自叹、自责,重则自卑、自伤。

  第三,对知识技能的外显力

  体育教师要有很强的表现力,善于把学生心灵的感悟、接纳和对学生的期望、教诲、鼓励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体育教师的表达手段有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非言语行为是指体育教师的面部表情、衣着打扮、身体姿势、与学生相处时的空间距离、与学生谈话环境的选择和设计等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交流果,而且常常让它独自发挥作用,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体育教师教学不像其他职业,它没有利用工具,而是通过自身言行去影响他人,这是体育教师职业的另一个显着特征。体育教师仅有对学生的理解、接纳和期望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它们表达出来,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才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单双杠教学的时候,体育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馨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觉到温暖和自信。有些体育教师由于不良的个性,或者认识上的误区,他们不苟言笑,不露声色,不习惯于向学生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喜欢称赞学生,对学生缺乏关爱,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师生关系极不和谐。

  第四,对主观情绪的控制力

  体育教师要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情绪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如果不加利用,把它混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交流手段,不仅浪费了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还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情绪控制能力差的体育教师通常表现为: 一是情绪化。情绪化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观察、处理问题被环境所左右。高兴时对学生迁就放纵,不高兴时则迁怒于工作,迁怒于学生。二是情绪易被环境刺激所调控。自己主宰不了自己的情绪,把情绪变化归因于周围的人和事。良好的情绪调控既包括对外在表情的调控,也包括对内在情绪的调控,有些体育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握自己的内在情绪,面对压力时,非理性信念过多,发现欢乐的能力差,寻找忧愁的能力强,在日常生活和体育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体验到烦恼,但为了不让消极情绪影响学生,他们压抑自己,极力掩饰。这些教师多给人理智、自控力强的印象,实则是过分压抑。这种压抑虽然是必要的,但过分压抑使教师感到焦虑、痛苦,缺乏幸福感,并造成各种身心疾病。

  第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力

  体育教师应有较强的应急力。由于体育课安排在室外较多,所以学生在从事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发生的时候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应急能力和应急意识。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在课外活动发生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师都必须应急处置。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应急意识,在课前对上课所要用的器材、场地进行安全检查,确保使用安全。在应急心理素质能力上,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发生晕倒、抽搐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体育课上遇有学生四肢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将其安置于阴凉通风处,给予补充水分,并将其送往校医务室救治,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在这些突发事件上,体育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应急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正确处置。

  体育教师作为一个多维度角色的职业,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品格,更应该有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他必须包含其良好的适应力、控制力、承受力、应急力和外显力这五个职业心理素质。老师只有具有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6].三、结语

  体育教师职业具有教学对象的广泛性、教学任务的复杂繁重性、教学过程的创造性、教学情感的艺术性、教学范围的社会性等特性; 体育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包含五个方面: 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力、对多元工作的承受力、对知识技能的外显力、对主观情绪的控制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力等。

  参考文献:

  [1] 张大钧,江 琦。 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徐学俊,魏礼飞。 论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J]. 教育科学研究,2001( 1) .

  [3] 徐学俊。 大学优秀教师心理素质否认内隐观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2008.

  [4] 王 文。 试析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J]. 教育与职业,2006( 14) .

  [5] 史克学。 教师心理素质研究述评[J]. 教学与管理,2004( 24) .

  [6] 张国强。 论教师心理素质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J]. 职业教育研究,2004( 2) .

【体育教师需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论文】相关文章:

1.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论文

2.小升初简历需具备的要素

3.当代护士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论文

4.简历需具备的7大要素

5.选择需果断论文

6.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论文

7.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论文8.中学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探讨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481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