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怎么写科学小论文(11)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2. 坚持并完善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教学方式。不少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问、与学生多互动。然而以笔者个人上课经历来说,许多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模式还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对于人文素质课程,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必须具备以下要素:第一,教师应具备问题意识,并把问题意识转化为实在的提问技巧。讲每节课、每个环节都应带着问题切入。提出问题,哪怕不找学生回答,也要在课堂当中营造出积极思索,勇于探索的风气。第二,接近意识。启发学生不止于课上。教师可布置相关的作业或问题,让学生思考,接近他们的生活与想法,并把作业当作师生交流互动的另一平台,用更多的热心与耐心在生活中去教书育人。第三,前沿意识。人文素质类课程多为形而上的学科,纯粹的理论讲授无法实现传承文化与开拓创新。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站在时代前沿、将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举凡社会热点、国计民生、科学发明、文化创新都应融进授课当中,启发学生思索。

  3. 进行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把质量关。针对选修课程的管理漏洞和不少学生“混学分”的现象,人文素质课程应建立完整的教学制度,包括选修办法、教学情况达标管理办法、课堂纪律及考试办法等,保证教学有序有效进行。具体建议包括:第一,大规模讲座与小规模授课应相辅相成。讲座旨在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整体文学涵养,普及文化知识。而小班授课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启发学生思维。因此人文素质类课程不可盲目追求规模,但也不应局限于狭窄视野,两者配合放能突显效果。第二,灵活的考勤方式。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的课堂一般都较大,课堂考勤如果采用逐一点名的方式,费时费力。为了节约有限时间,教师可在第一次课明言课堂纪律,同时采取随堂作业考勤、自制签到表考勤等方式,强化课堂管理。第三,改革考核办法。摒弃常规的、机械性地考核与考查方式,适当增加平时作业和实践考核的比重,并讲这些成绩纳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去。

  4. 丰富第二课堂,打造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是耳濡目染感受文化与精神魅力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近文化的魅力。具体方式包括:第一,文化素质课的教师课根据自身实际在学校开展讲座等活动,利用校园景点、学校建筑、档案馆和博物馆等硬件资源,开展文化普及活动。第二,学生组织,教师指导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文化沙龙、诗歌会、校园茶会等有学术文化氛围的活动,引导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三,组织音乐会、名作电影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营造具有校园特色的高雅文化艺术氛围,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浓厚的人文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当年青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必须承担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在这个任重道远的使命中,学校需要发挥引导保障作用,教师应做好知识的传授与内化工作,学校的人文环境也应发挥熏陶和陶冶作用。与此同时、家庭、媒体、社会也都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彻底改善大学生理想真空、价值悬浮、精神贫血的状况,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当前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5-01

  高等院校日常工作的开展需要始终以教育管理为核心,通过教学管理改革的方式不断优化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学管理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教学管理基本思想观念的优化,促使相关制度措施的全面落实,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为实现这一思想,要求以以下工作内容作为教学管理改革的重点。

  一、促进选课制度的规范

  在学分制的整体教育环境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与选课教师以及选课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发放指导手册,或者是输入教务管理系统的方式,使有关选课教师的基本信息、选课内容信息能够更加的透明化。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对于课程选择的偏向具有一致性特点,需要作出合理的控制。

  同时,应当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特点,对选课环节进行合理的优化。根据学校方面的教学管理开展水平,设置包括正选课、预选课、以及补退选课在内的多个环节。补退选课的操作环节当中,可通过限制学生只选不退的方式,避免出现课程教师及教学资源出现的紧张问题。同时,可在该环节当中合并完成对基础课重新、重考的选修工作。

  二、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管理制度

  对于本科院校,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初次参加选课。通过观察发现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学生多为了满足个人一时好奇心,或者是在参照市场需要,或者是仅考虑上课时间方便的因素下做出选修,但所选修科目与自身专业知识结构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习的实践性价值不够突出。故而,为了提高其选课的质量与合理性,建议在教学管理中于全校推行本科生导师管理工作制度。该制度下,要求学校选派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均比较丰富的教师或管理人员担任本科室导师,根据学生所处专业的不同,面向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差异性,根据学校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对学生的选修方案给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三、尽全力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

  在我国当前整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背景之下,高等教育活动的“精英性”特点被逐步弱化,更多的倾向于“大众化”的特征。在这一背景之下,为了能够使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就需要学校方面积极展开对本科教学的评估工作。有关研究中指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行政部门强化政府对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宏观管理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并特别提出高等学校要努力探索和建立本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是:对本科教学情况的评估仅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为了确保其更好的为本科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所服务,需要始终坚持“教学质量为中心”的建设思想,通过评价的方式促进建设,促进改革,促进管理。根据教学管理现状,对评估相关的内容进行制度化建设,使学校治校、治教、治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加的规范与有序,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大对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促进办学条件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27449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