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刺猬的优雅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1

  你知道么?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看完此书后,吃了个番茄,对着墙打了十来分钟的乒乓球后,才稍稍安静下来,决定写写我的读后感。也许表达的不是非常好,能记录多少是多少吧。

  《刺猬的优雅》,刚开始是觉得自己应该会喜欢才狗急一样的去买来,说实话,开头的几个篇幅没有吸引我,写的没有什么连贯性,是小说,更像随笔,且里面的人物给我感觉很乱,谁跟谁什么关系都稀里糊涂。心里还嘀咕着是不是又买了一本需要搁浅的书?(因为我已经买了好几很赞但本目前看不懂,看不进去的书)后来,坚持着看了几个篇幅,人物关系有些明了了,但文字的深层意思无法理解,只是觉得很美,仅仅凭着这一点,我又继续看着。

  不过书中一个十二岁半的90后的小丫头,身处有钱有权的富贵家庭,准备在十三岁生日的时候自杀,并纵火烧自己的公寓,来惩罚她厌恶的家人(她的爸妈还有姐姐)也是让我好奇并继续阅读的欲望。她天资聪明,思想敏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讨厌她的家庭环境,喜欢茶品和漫画,排斥报纸和咖啡,她在准备死前写的一系列深刻思想和世界运动日志,让我很好奇,一个十几岁的小屁孩怎么会有这样的“深刻思想”语言有些诙谐幽默,看着有时候忍不住捂嘴偷笑。她也是一个刺猬,全身长着刺,外表冷漠,不喜欢跟人讲话,家里人都以为她有什么精神上疾病,带她去看心理医生。而有谁会发现她明锐的洞察力呢?是勒妮,她被勒妮称为“人类本性的判官”。

  现在开始讲小说的主人公——勒妮,她是一个“刻苦求知、心地善良、爱憎分明、言行优雅、酷爱艺术的房门”,书中描写的勒妮是外表年老、丑陋,并且故意在人们面前显示出一种邋遢无知的样子,极力去伪装自己符合人们心目中固有的房门形象。她是一个刺猬,有着刺猬的优雅“从外表看,她满身都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但内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猬一样细腻,刺猬是一种伪装成懒洋洋样子的小动物,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

  后来,公寓的5楼住进了一个日本人——小津格朗,如勒妮所说“他有着年轻人的人情和天真,又有着智者的胸怀和友善”,他的到来,切实软化了两只刺猬的刺,那小丫头发现了生活之美,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不再准备自杀。而勒妮,也卸下她的盔甲,不再刻意伪装自己去迎合所谓的房门形象。小津第一眼见到勒妮的时候(就算勒妮极力的掩饰自己的优雅与才华)就感觉勒妮不一般。最初小津跟那小丫头秘密决定悄悄送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给她来试探她确实是否与众不同,之后是三次的约会,一次是邀请勒妮到他家里去共度晚餐,一次是一起在他家和下午茶,看电影,最后一次是邀请他一起到高档餐厅共度晚餐庆祝他的生日,最后一次邀请原本勒妮是拒绝的,因为她的姐姐的死给她很大的压力,她姐姐被富家公子勾引并最终抛弃他,从此便一蹶不振而后伤心死去,从此勒妮为了不死在那些人手里,尽量与富人保持距离便成了她的谋生之道。但最后在小丫头的批判下,她决定接受邀请。要知道,他们的约会是多么让人羡慕啊,两人是心有灵犀,不敢相信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竟然会有如此相似的爱好和思维方式,他们约会的方式与地点是那么高雅与具有格调。(这里算是高潮了吧,看的时候时不时放下书,不想继续看,又很想继续看,内心似乎有一股气憋着,特难受)

  高潮之后,是尾声了,这里我哭了,真想像阅读《兄弟》一样,放下书,哭一场再说。勒妮死了。美好似乎刚刚快要开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本书,极力推荐。呵呵,我想我还要再看个两遍才能更体会其中的意义吧。

刺猬的优雅读后感2

  法国作家芭贝里笔下的“优雅刺猬”,诞生在左岸葛内乐街一栋巴黎知识分子、上流人士扎堆的豪华公寓里。

  其中一位是门房老太太荷尼,她乍看之下不过是个终日沉浸于粗俗愚昧的泡沫剧、没有文化的穷寡妇,事实上却有着一般人望尘莫及的丰富学识,满脑子装的都是哲学、古典音乐、抽象画,还时常被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所以伪装自己,是由于她深信社会地位卑微的人将永远被拒于文艺殿堂之外。

  另一只刺猬,是同一栋公寓的富家千金芭洛玛,她明明是个智商远高于同龄人的天才少女,却不得不整天在大人面前装笨,还计划着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她从自以为优雅的成年人身上看透了生命的荒谬与空虚,害怕自己的命运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平庸。

  此前我所看到的小说解读,大多围绕着两只“刺猬”对被世俗奉为精英的资产阶级的抨击和讽刺、抑或人类生命的荒谬与孤独展开。不过在我看来,《优雅的刺猬》中最关注的并非对外部世界的批判,而是“刺猬”本身的自我认同,以及”刺猬“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接触。

  书中的女主角之一的荷尼曾说过这样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我没有孩子, 我不看电视, 我不信上帝, 这些都是所有人为了让人生之路能够更便捷而所走的道路。”

  一个母亲将自己毕生的寄托倾注于自己的骨肉,若干年后,她的孙子接替她的儿女继续束缚着她的目光,她期待着他们给自己带来荣光和幸福的愿望充实了她短暂的一生,孩子让她永远囿于世俗的家庭概念。

  一部电视机复制出成千上万装在容器里的人,把人们的目光禁锢在狭隘的空间里,不知不觉地消蚀着人类自身成就伟业的使命感,而是沉溺于他人的故事和梦境中。

  还有上帝,他“能够安抚哺乳动物的恐惧心理,将我们对享乐必会终止的恐惧感减轻”。

  无论是孩子、电视机,它们对于缓解人类的孤独而言都没有实质上的作用,也并没有让一个荒诞而不可理解的世界变得清晰而美好了。他们反而妨碍了人类真真切切融入现实、彼此交流建立情感关联,让我们把救赎的希望寄托在虚妄之中。上帝,会让我们因为畏惧失去永恒生命、想减低恐惧而习惯于重复设定一个场景,像等待戈多那样永远等待着救赎或者奇迹,永远像个千里马去等待着伯乐而不去一对一地直面人生。

  回到这本书的名字《刺猬的优雅》,最初挑选这本书,被他“优雅”的名字所折服,我啃着煎饼果子躺在沙发上,以一种极其不优雅的姿势一嘴大葱香菜甜酱味的去看其中的“女贵族”,顿时煎饼果子在我口中变得卑微,我不再大口咀嚼,甚至为自己的大口咀嚼而变得羞愧万分,我开始根据这本书的格调开始细细品味煎饼果子的优雅,嗯!确实是山东大叔大婶种的大葱的朴实无华的味儿!看着看着我感到羞愧万分,于是我放弃了身边的一卷卫生纸进而用张从欧洲带回的散发着清新脱俗的地中海薰衣草味的环保可回收的原木浆纸巾来擦满是山东甜面酱的嘴,慢慢去学做一只优雅的刺猬,和这本书的女主人公相比,感到自己的知识面是何等狭隘不堪,生为一个文科出身的影视美学生,感慨自己油画画不到灵魂深处,哲学思想上不了伟人高度,佛学修为潜的毫无深度,美学仅仅是能够为梵高一幅画而哭泣却感受不到他自杀的动.....

  俱为女子,我眼已垂落。于是我开始学习,武装自己,将一根根小刺立起,做了一只傲娇的小刺猬,偶尔自怨自怜,偶尔无病的呻吟,偶尔谈谈意识形态形而上,将NBA和德甲西甲抛之脑后,于是我脱俗了,成为了一朵仙女,在自己的书房里遨游,昆曲琵琶古琴尺八,哲学美学佛教禅意,电影美学建筑设计全都涉猎,将自己束之以高阁,偶尔吟诵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穹窿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琵琶心情,某天进入地铁突然从梦想照进现实,呜呼哀哉,生活还是要继续,柏拉图可以停止了。

  我认为,《刺猬的优雅》是一本文艺女青年必读书。

  理由之一: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标准配置的文艺女青年。什么是文艺女青年?她们是一群在精神生活上比较丰富,或者自认为比较丰富的人。也就是说,她们在精神层面强烈地把自己和周围的其它人区分开来,但是又不使用世俗的标准。她们知道,并且能够消费大部分粗人所不不知道的那部分知识、感悟和情感体验。《刺猬的优雅》中,主人公是一位孀居多年的寡妇。她没有受过完备教育,职业是卑微的门房,生活在巴黎的一栋高尚住宅的一楼。她清楚地知道,她所掌握的知识,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越她服务的这班社会精英。同时,她也清楚地知道,他们根本不具备敏锐的感官可以感受精神生活中较为精微深奥的那一部分。她是一位文学女青年,同时也是一位隐士。要我说,这大概是所有文艺女青年的共同自我认知。

  理由之二:这本书的第二女主人公是一位标准配置的伪文艺女青年。我承认文艺女青年中的确有相当数量的人品味不凡,认知深广,但是我也不得不说,还有许多人混进了文艺女青年的队伍。作为一位文艺女青年,需要爱智、爱美,并辅之以必要的自恋。而混入队伍的这些伪文艺女青年,除了自恋之外一无所有。因此,我们得以目睹海量的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刺猬的优雅》中,第二女主人公是一位12岁的女孩,养尊处优之余,努力追求更为深刻的思想。由于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她决定在13岁生日到来之时自杀,同时纵火烧毁整栋公寓。恕我直言,无论是正牌文艺女青年,还是伪文艺女青年,她们共性的毛病都在于:所有的认知和感悟,大部分来源于书本上的自我领悟,并且形成自循环,却罕有来源于生活本身的顿悟,犹如为镜子中的影像而泣下,却根本不愿意触摸一下对应的.实体。

  理由之三:这本书没有写成一部武侠小说,没有把重点放在戏剧性的场面上。比如隐居的大侠被一帮庸人所轻视侮辱,大难到来之时,大侠挺身而出,迎风一刀,惊艳一抢,众人于是摄服。《刺猬的优雅》用日记体的方式,由两位女主人公轮流写出她们的所思所感,把焦点放在了人和人的沟通上。它的主题相信是一切文艺女青年所喜爱的:假设你是世界上最后且唯一的一只恐龙,世界上另一只最后且唯一的恐龙是如何凭借蛛丝马迹把你从茫茫人海中找寻出来,然后用一种让人感觉舒适、默契的方法慢慢接近你的心灵,使得你褪去伪装,重新感受到来自现实世界中的理解和温暖?我觉得这是一切文学女青年之梦,无论当下自己如何被误解、排斥和贬损,确信世界上还有另外一只这样的恐龙存在,是继续在这个冰冷、残酷的世界上活下去,且继续怒放的唯一理由。事实上,如果没有合乎心意的沟通方式,那么宁可没有任何沟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1396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