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海南岛景点导游词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海南岛景点导游词

  海南岛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海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海南岛景点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三亚亚龙湾,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五公祠是国家3a级景区,近千年的历史,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是全面了解海南历史、政治、文化发展的名胜古迹。五公祠里面楼阁参差,疏密相间;亭廊宛转,错落有致;叠石假山,丘壑分明;泉井湖水,浣羡渺弥;树木花卉,沧古洒洒,素有“琼台胜境”、“瀛海人文”和“海南第一名胜”之誉!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景区,大家看“琼台胜景”这四个大字,琼台指的就是海南岛,清朝时在这里设琼州府,因而海南自古就有“琼州”之称。我们现在来到了五公祠的主体建筑—海南第一楼,我们往上面看,就可以发现这楼其实并不高,但是它为什么能被称为“海南第一楼”呢?我告诉你们,在当年的海南,没有现在那么多的高大建筑,这座两层木质结构的楼在当时的海南可谓是最高的,登楼远眺,一马平川,附近景色尽收眼底,海南第一大河流南渡江蜿蜒入海,颇为壮观,让人心旷神怡,于是渐渐被人称为“海南第一楼”,到如今名声早已蜚声在外,声名远扬了!

  在“海南第一楼”匾额的下面,有一副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

  这副对联是对五公的高度评价,肯定了五公为海南、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另外还有两副对联,也非常有特色。其一为“于东坡外,有此五贤,自唐宋迄今,功道千秋垂定论;处南海中,别为一郡,朝烟云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其二为“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此楼中。”这几副对联惊天地、泣鬼神,正气浩然,充分表达了五公的高风亮节和刚正不阿的品质和精神!

  来到五公祠,就不能不知道五公是哪几位?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公祠大厅里的五公塑像栩栩如生,精神矍铄。望着五公塑像、细细品味楹联,油然而生一股浩然正气,追怀先贤的情绪随之而来,叫人对历史难免有翩翩浮想!

  五公祠另外一著名建筑当属苏公祠,苏公祠原名金粟安,是苏轼流放海南时的临时住所,海南学子经常在这里饮酒赋诗,进行学术交流。到明朝万历年间,将此处改为苏公祠。好了,现在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苏公。说到苏公,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它与其父亲苏洵、其弟苏辙被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史称“文学世家”。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公元1097年7月28日,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同年一贬黄州,在那,它以诗画为友,曲赋为伴,饮马望长江,酌酒对夕阳,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094年他二贬英州、惠州,在那里,他依然是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1097年他第三次被贬到琼州儋州,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来到五公祠的另一个景点——两伏波祠,这里主要供奉两位汉代的将军,路博德、马援。这两位将军都曾对海南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两伏波祠就是为了缅怀两位将军的对海南的功绩修建的!

  沿着两伏波祠往下走,就是著名的琼园了。琼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浮粟泉和洗心轩。下面我为大家细细解说!提到浮粟泉,这里有个美丽的传说。我给大家讲讲,当年苏轼来金粟庵借宿时,看到当地居民饮用浑浊的河水时,经过细心观察发现此处有地下泉,便指点人们挖了两口井,这便是志书上记载的“指凿双泉”,其中一口已经湮没,剩下一口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浮粟泉。浮粟泉里的井水清洌甘美,泉源旺盛,几百年来从不干涸,水面上常浮小泡,类似粟粒,所以命名为浮粟泉。至于这传说是不是真的,到无从考究了。琼园另一著名景点是洗心轩,洗心轩正文走廊圆柱上悬挂一副楹联:一水可曾将水染,纤尘绝无上心来。这副楹联来源于一个传说。据传朱为朝修建琼园时,拿不定主意如何规划,有一天他到实地考察地形,众官员又为此争论不休,使他心情烦躁不已。他走到浮粟泉边,叫随从取水止渴、洗脸清热,突然豁然开朗,琼园的规划在大脑中已然初步成型,便决定在琼园中心修建一中心建筑,并为之命名为“洗心轩”,以此告诫后人,心烦意乱时到此一游,喝上一口清冽甘甜的浮粟泉水,心中烦恼便会消除殆尽!这就是洗心轩的由来!

  游客们,下面是自由安排时间,请大家自由安排!

  海南岛景点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海口骑楼老街观光游览!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2009年6月10日,海口骑楼老街以其唯一性、独特性而荣获全国首批全国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海口的骑楼老街建筑群初步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距今有600多年历史。骑楼的历史与海口早期的对外开放息息相关。晚清时期,海口是当时全国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在南洋谋生的人开始回家乡投资建设。1849年,最早的骑楼在水巷口、博爱北路一带的四牌楼街区建成,‘整片骑楼街区就是从这里延伸开来,形成了规模。

  各位朋友,海口骑楼街区的发展源于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当时海口海运航线可到达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西贡、海防以及香港、厦门、广州、北海等,因而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商户和劳工将各地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海口骑楼建筑作为一种外廊式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海口白色骑楼建筑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色,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幅风景画。

  各位朋友,由于海南独特的强晒多雨气候条件,早在明洪武年(公元1395年),海口“外沙”一带(即博爱路,得胜沙路)建造市场街时,已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1930年之后,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出海闯南洋的海南人“叶落归根”,携带着毕生血汗钱回乡建屋,安老终生。祖辈们在带冋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由此出现不少南洋风格的欧式骑楼建筑。那时,几座或十余座骑楼参差错落毗连一起,店屋前连廊连柱的长廊连接起整个街区,既可为往来的行人撑起一片遮挡烈日暴雨的天地,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又可成为商家谋业招徕顾客的开放交流场所。骑楼,成为了当时的商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地域特色。

  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这里有十三个国家先后开设的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等;有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有西天庙、天后宫、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还有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建筑。

  老街居住的传统模式里遗留了众多极为有趣的邻里空间,如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长年有人供奉;较大的室内茶室,多为老年人交谈聊天,消磨寂寞时光所用,茶室内人声鼎沸,俗称“老爸茶”等。由于住宅外部的社区活动空间丰富,长年来形成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逢年过节就家家户户都参与社区特色的“点龙灯”活动。

  各位朋友,海口骑楼主要分布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老街区。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2平方千米,总长4.4千米,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骑楼大多是20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借鉴当时的南洋建筑风格所建。骑楼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各位朋友,当年非常有名的海口最高楼——“五层楼”,如今在得胜沙路还可以看到。它是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时任越南西贡市汇理银行董事长的文昌籍乡亲吴乾椿,用从南洋运回来的石料、木材修建起来的。作为当时海口最大最豪华的旅馆,它一度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并经营过大剧院、放电影等。

  得胜沙路上有间冼太夫人纪念馆(俗称“冼夫人庙”),为纪念在南北朝时期对治理海南有卓越贡献、为安定团结统一开创大好局面的冼夫人而建。如今,得胜沙是海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

  各位朋友,新华南路上具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宣传板招揽顾客;中山路是五金灯饰一条街,骑楼与鳞次柿比的霓虹广告辉映;贯穿博爱路的是东、西门市场。东门为海鲜干货市场,西门则是古玩一条街,大大小小古玩摊档沿街而摆。

  各位游客朋友,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反映着海口相关的人文景物和环境特征,再现了海口旧城区独具南洋风格特色的老街区、主要的街道系统、街道两侧的骑楼式建筑,以及老城区独具特色商业文化氛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31537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