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与《百年孤独》的水原型比较(6)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由以上论述可知,《边城》与《百年孤独》故事文本虽然有巨大差异,但它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两部作品的艺术旨趣虽然不同,但都营造了神秘的叙事氛围,都表现了生活的停滞。尤其需要说明的是,《百年孤独》还表现了布恩迪亚氏强烈的恐惧感,而《边城》却试图用水意象所焕发出来的一抹亮色掩饰茶峒人的恐惧。在《百年孤独》中,那种源于惩罚的恐惧主要是通过乌苏娜的感受表现出来的,因此比较容易把握。而在《边城》中,天保和爷爷的死所带来的恐惧,似乎被水乡的幽静给冲淡了,所以,只有淡淡的忧伤留给我们。事实上,边城的水既有生命的欢乐,又有死亡的恐惧,只不过后者被人为地削弱了。有人指出,“《边城》里描绘的河水含有两个相反的象征意味:一方面是破坏和死亡,一方面是调和和生命”。沈從文用“水”调和了生命与死亡的矛盾,也美化了边城停滞的生活,这与马尔克斯对绵长、淫泄的“水”的夸张性描写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

  生活的停滞就意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与循环。无论是边城还是马孔多,似乎都有一道无形的墙篱,将它们与外界的文明隔离开来。于是,茶峒人因水而安乐,因水而忧患,不知桃源梦外的世事更替;布恩迪亚家族在雨水中兴盛,又在雨水中朽腐,面临死灭却仍无暇他顾。沈從文和马尔克斯都深察他们主人公的致命之处,但由于文化身份与审美志趣的不同,两位大师采取的叙述方式也就不同,《边城》和《百年孤独》的叙述结构当然就会呈现出不同风貌。要而言之,《边城》以自然与物理时态编织故事结构,主要凸显茶峒人事的安详、宁静、和谐与盘桓、凝固、少变;《百年孤独》则以人工与心理时间安排故事脉络,着力表现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单调、重复、循环与轮回的宿命。   正如多位论者一再指出的,“死亡与再生”是《边城》的深层题旨,并且,这个题旨主要由水原型和简洁的结构来承载。《边城》的叙述结构并不复杂,它基本是按自然时间推进故事情节,就像那条不知回返的茶峒河。边城人逢集赶场,过节嬉水;翠翠由水里长成,亭亭玉立,爱情不期而至;天保和傩送追求翠翠,一个殉情,一个因反抗家长而出走;爷爷在暴风雨之夜离翠翠而去,白塔也莫名倒掉。这一切都是自自然然发生,只是在讲到碾坊,或是翠翠妈妈殉情的时候,在叙述上才会出现一些变通。而这种变通不但没有打乱线性叙述结构,反而强化了时间的停滞抑或轮回。有论者指出:“《边城》将自然与生命的运行,像春去夏至、夏过秋临、秋去冬至、严冬过后迎接温暖春季,复苏新生命的规律及自然的循环结构为主题展开了故事情节。”生命过程就是这样春秋相替,世代更迭。诚然,死生乃人生大事,生就意味着水的滋养,死就意味着水的枯竭;生命是水的美丽样态,死亡是生命向水的复归;人生以水为巨大秀场,而死则是人向水的谢幕。一部《边城》,宛若逝者如斯的茶峒溪水,從古到今,從前到后,由浅而深,由小而大,平静地演绎着边城人的生命乐章,日日相复,年年相重。值得称道的是,沈從文能举重若轻,将这个凝重的主题附丽在一个线性结构之中,既让人蹙眉抚额,又让人沉吟鸣唱,极尽哀婉之衷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037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