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边城》与《百年孤独》的水原型比较(3)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百年孤独》中,对水意象的描写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文化批判意识和价值选择倾向,马孔多的水就像史前那场大洪水一样,浸淫漫溢,汪洋恣肆,无所收敛。《百年孤独》全面借用了《圣经》诸原型,從创世神话、伊甸园、基督,到出埃及、堕落和洪水灭世等,在小说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描写。其中,作家虽然对史前大洪水神话做了适当变形,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雨和水未必汹涌澎湃,但马孔多淫泻不止的雨和水所造成的后果,与洪水灭世神话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圣经·旧约》记载,上帝为了惩罚人类的不忠不义和自甘堕落,就发了一场四十天的大洪水。主对挪亚说:“你跟你全家的人都要进到船里,因为我发现在这个世代只有你行为正直……7天后,我要降大雨40昼夜,把我所创造的一切生物都消灭。”洪水是灾难与毁灭的象征,它让人类几近死绝。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代表的马孔多人愚昧、自闭、乱伦,再加上殖民主义者残忍地奴役和践踏,他们早已失去做人的资格,优胜劣汰,從地球上“抹掉”马孔多镇势在必然。马孔多的“镜子之城”的隐喻也在告诫人们,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生态一旦失去它的生命力,就应该对它施行手术,“突然死亡法”或许能换得一片新天地,这是人类进步的铁律。

  马尔克斯站在现代西方文化高度上,以大洪水神话原型为镜鉴,鸟瞰马孔多自绝于世,扫描布恩迪亚家族堕落,为我们展现了他们生于水又死于水的社会与文化悲剧。马尔克斯笔下的水原型艺术地表达了小说主题——毁灭,只是拯救布恩迪亚氏的“诺亚方舟”还未曾造出,这是马孔多人的悲哀!沈從文從诗意的中国形象着眼,通过对古老水原型的现代化置换,营造了一个牧歌图式。有人认为,这个牧歌图式的文化隐喻就是“诗意中国”。沈從文的本意也许就是通过小说来艺术地铺陈这种诗意,并力图挽留渐行渐远的边城牧歌。虽然,“马孔多与湘西更近似的地方在于它们都有神话的品质”,都從神话故事中撷取原型,且两个故事都浸透了神话意绪;但是,由于文化价值与审美取向的不同,《边城》与《百年孤独》的整体艺术风格还是表现出巨大差异,特别是在叙事氛围和叙述结构上,两部小说各显神通,异彩纷呈。   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30371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