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沈从文《边城》的深层叙述结构(2)

边城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责任与失落

  有故事必有事件,有事件必有行动,有行动也就必有动力。人的行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动力存在人的心中,看不见,摸不着,属于深层结构,但可通过行动与语言表现出来。在老船夫的核心事件中引起老船夫一系列行动的依据是“责任”。

  老船夫第一个责任是管理渡船。“渡船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老船夫说:“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人的行为有经常性行为和偶然行为之分。老船夫的经常性行为揭示了他的忠于职守的责任心。从二十岁开始到七十岁,无论晴天雨天,随叫随到,为过渡人服务,五十年皆如此,真难做到。叙述人在第一三章直接标示:“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皆是赶回城中吃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就在那岸边呆等,故不上岸来。只站在船头告翠翠,不要叫他,只让他做点事,把人渡完事后,就会回家里来吃饭。”先人后己,责任第一,是老船夫的优秀品德的表现。但有时责任与私心也会发生矛盾,如管理渡船与看龙舟比赛有矛盾。端午节赛龙舟,每年只有一次,老船夫要看龙舟是偶然行动。但他能妥善处理,或做完事再走,或有人代理,总不放弃责任。老船夫经常行为第二个表现是过渡不收钱。叙述人用了“复述”和“叙述频率”的手段,叙述多次。但偶然的行动也有,新娘过渡按风俗可收钱,有的人硬要给钱不好拒绝,就买茶叶,置茶缸给过渡人解渴,买烟给过渡人抽,可以说”取之于人,用之于人“,自己不贪,淡薄财利,严守责任。

  老船夫第二个责任是把孙女翠翠抚养长大,嫁给一个合适人,不受委屈,自己就安心,了结女儿重托的心愿。叙述人把事件聚焦在老船夫七十岁,翠翠十五岁,端午节前后这段时间。叙述的直接时间只有几个月。对翠翠从一岁到十二岁的生活采取“零叙”手法,即略去不叙。又用回叙的方法,交代翠翠十三岁时与傩送偶遇,十四岁时与天保偶遇,兄弟两人都爱上翠翠,为矛盾埋下伏线。老船夫从表面上看,生活是平静的,白天管理渡船,晚上喝酒、吹笛、唱歌、给孙女讲故事,可内心深层却是焦虑的,激烈冲突的。首先是责任与孤独的矛盾,翠翠已长大到十五岁,按习俗可以嫁人了。翠翠嫁人了,有着落,老船夫就尽了责任,但翠翠与他相依为命,翠翠出嫁又会使自己孤独,自己在情感上又离不开翠翠。责任战胜孤独,因为翠翠总有一天要出嫁的。其次,责任与年老的冲突。老船夫年事已高,到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龄:“人太老了,应当休息了,凡是一个良善的中国乡下人,一生中生活下来所应得到的劳苦与不幸,业已全到了。”“他以为死是应当快到了的,正因为翠翠人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老了。可是无论如何得让翠翠有个着落。翠翠既是她那可怜的母亲把她的,翠翠大了,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他的事才算完结:”如果他自己老死了,责任就没尽到。责任始终是老船夫行动的深层的心理依据。后来,当天保表明爱翠翠时,他提出走车路与马路的解决办法,天保走了车路即快车道,让父亲顺顺托人来提亲事。而天保的弟弟傩送也恋翠翠,兄弟交换意见,采用走马路的唱歌方法,天保失利,失望出船,在险滩上失手落水而亡。变化打乱了老船夫的计划。老船夫又转移到傩送身上,但傩送的冷淡,顺顺的拒绝,使老船夫绝望,在雷电交加的晚上离开人世,无奈地丢下孤独的翠翠。老船夫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老船夫尽力了,顺顺,天保,傩送是好人,没错,翠翠未成年,不懂事,爱情朦胧,没有明确表态,谁都没错。老船夫对天保失足落水认为是“天意”。老船夫的死也是“天意”。这是命运的悲剧。

  叙述人将核心事件聚焦在老船夫十岁,翠翠十五岁时的端午节前后,将密叙与约叙结合起来,慢叙与快叙交替使用,使情节集中,紧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与荷马史诗《伊里亚特》的结构相似。特洛亚王子帕里斯掳去希腊美女海伦,引发了希腊联军攻打特洛亚的十年战争,但史诗叙述只从第十年开始,事件集中。《边城》的叙述也有相同的功效,使深层叙述结构集中展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biancheng/7469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