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分析迟子建小说的乡土叙事(2)

迟子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通过实践与自然发生关系,但人对自然有着先天的依赖性,自然也反过来对人构成制约的关系。自然不仅是人们繁衍生息的天然之所,而且是孕育人们的性格,形成地域文化的有效参与者。迟子建出生在中同最北端的北极村,那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因为人迹罕至,它完整地保留了大自然的美丽。再加上那里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俄罗斯和北极村只隔几步之远,因而少数民旅和俄罗斯文化中的浪漫热烈、灵性神秘,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迟子建的精神世界。所以,她在描绘景物的时候,充满了惊喜和赞叹,洋溢着浪漫的激情。她擅}乏用物化和拟人的笔法来写景物,使得景物像物或人一样有神态有动作有心情,甚至“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如果我们将大自然这个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进行延伸,它应该包括一个地域的风物习俗,因为这些“人化”的自然,已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难以分割。汪曾祺曾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风俗中保留着一个民族的常绿的童心……记风俗多少有点怀旧,但那是故围神游,带抒情性,并不流于伤感。风俗丽给予人的是慰藉,不是悲苦。”这段话用在迟子建的小说上,再恰当不过。

  故乡对迟子建来说,不仅意味着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那是精神的家同,灵魂的归宿。正如唐小兵所说:“关于现代生存意义的叙事,似乎无一例外地都在再讲一个再别故乡,重新发现生存方式的故事,也就是寻找内在家园的故事。”因而,“人与自然”构成了迟子建叙述的一个深层结构,在她的早期作品中,对自然的追忆描述更多地染上丫孩童的天真和质朴,这时的自然是充满灵性的风景;当她远离乡村和自然,步入城市生活时,她发现现代化并没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相反,却是寂寞、空虚和失落。因而,在她后来的创作中,强调风物习俗的描写,有一些作品甚至是以风物习俗或神话传说为叙述的框架或者重心,如《秧歌》《香坊》《逝川》《清水洗尘》等。她更多地关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试图借此召唤一种质朴的生活方式。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1891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