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迟子建小说的民间情怀是怎样的(3)

迟子建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

  在涉及到民间与民间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时,陈思和先生认为:“民间是与国家相对的一个概念,民间文化形态是指在国家权力中心控制范围的边缘区域形成的文化空间。”。“它的活动背景往往是国家权力不能完全控制,或者控制力相对薄弱的边缘地带。就文化形态而言,它有意回避了政治意识形态的思维定式,用民间的眼光来看待生活现实,更多的注意表达下层社会,尤其是农村宗族社会形态下的社会面貌。它拥有来自民间的伦理、道德、信仰、审美等文化传统,虽然与封建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具有浓厚的自由色彩,而且带有强烈的自在的原始形态。”一旦用以上观点来审视迟子建的创作,便不难发现,作品中所涉及的生活区域确实呈现出在一定程度上疏离国家权力控制的边缘化的色彩,饱含着民间文化的意蕴与精神。由于作家采用民间的眼光,摒除了来自政治视角的干扰和遮蔽,所以在她的小说中氤氲着浓重的民间气韵,浸透着民间的思想情趣。迟子建似乎不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幻,也不善于捕捉重大的历史题材,在她的笔下,既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也没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风流人物,作家的创作视线始终投向匍匐在这块黑土地上的芸芸众生,从最琐屑、最平庸的日常生活的碎片中连缀广阔的社会场景,从富有感性的常态的家庭生活里映射出人们的精神状态,竭力透视造就人生悲剧的命运力量。长篇小说《伪满洲国》,是作家自觉承担的一个充满着历史屈辱的沉重课题,即便面对着这类政治性比较鲜明的题材,作家从民间立场出发,采用了超越民族、超越阶级的富有人性的目光。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基本态度是,尊重历史,保持历史的真实,在保有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的同时,对我作品中的人,不管他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赋予以人性的意义。”。表现出一种来自民间的悲天悯人的博大的情怀。正是基于民间的视角,在《伪满洲国》中作家的笔墨并没有集中到政治家、军事家们的身上,凸现出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致力描绘各个阶层的人物群像,特别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写出这些卑微的个体生命在充满政治风暴的历史时空中独特生命形式。例如被抓作劳工的王金堂,所向往的是在劫难后能与老伴相逢,面对异族侵略者,既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没有展示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而是表现得比较软弱与顺从。如果顺应单一的政治尺度,王金堂显然是属于一个要遭到唾弃的人物,由于作家拥有浓厚的民间情怀,便会对这被践踏蹂躏的小人物含着由衷的哀婉与同情。看到这个脆弱的生命个体处于历史风景中所表现出的绝望、挣扎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izijian/1892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