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春江花月夜人生哲理

春江花月夜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以景寓理”、“情景交融”、“情理相因”的写作手法,状“月夜之盛景”,道“造化之哲理”,诉“离人之衷情”。景、理、情三者在“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中两两相因、回环勾连。此诗主题衔接自然,结构完整精巧,手法臻于化境,堪称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人生哲理是什么?

春江花月夜人生哲理

  春江花月夜人生哲理

  《春江花月夜》为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历代文人学者对其不乏高评。王闿运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论及此诗及其作者,闻一多更是盛赞此诗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笔者在多次细读中亦被此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以及此诗的构思、意象(意境)、手法、音韵、风格等方面的特色折服,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笔者所论浅陋,还望读者批评指教。

  整体而言,此诗以“以景寓理”、“情景交融”、“情理相因”的写作手法,状“月夜之盛景”,道“造化之哲理”,诉“离人之衷情”,景、理、情三者在“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中两两相因、回环勾连,主题衔接自然,结构完整精巧,手法臻于化境,堪称千古绝唱。

  一、《春江花月夜》的文本结构:从“寓理于景”到“借景抒情”

  在结构上,笔者认为这首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此诗的前16句,诗人在此一扫以往诗人感叹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哀怨与沉痛,指出人类因代代相续而如明月般永恒,这样的人生观一改汉魏六朝诗人哀婉、消沉甚至颓废的情调,这在思想上是具有典范意义的“突破”。此部分最基本的写作手法是“寓理于景,借景说理”。

  第二部分为接下来的16句,诗人在此哀叹有情人之生离死别。既然人类因薪火相传、代代相续而如明月般永恒,故有情人终成眷属,理应白首不离分,但游子浪迹天涯,以致思妇怀远,郁郁寡欢,容颜凋零,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此部分最基本的写作手法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第三部分为最后4句,诗人在此将诗中思妇的愁绪普遍化,上升为全天下人共通的情感与心愿,并以充满理想意味的“归家意象”安慰了所有“各在天一涯”的有情人。此部分在写法上将离情、月景、哲思三者融为一体,大道与人情对照,现实与理想互济。

  此诗在结构上的特色体现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第一部分状“月夜之盛景”,但是这一部分并非单纯的写景,诗中每一句都蕴含着诗人观照自然而产生的感悟。所以,第一部分代表“人与物(自然)的对照、交接”,这犹如一个大前提,表达的是人对造化的领悟与态度,而这些感悟最终凝聚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的观念。这两句诗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对自然的直观转入对人际关系(社会)的慨叹,合情合理。

  第二部分转入写“人与人的交接”,这是一个小前提,它用“思妇的哀怨”反证了夫妻团圆、薪火相传、代代无穷的社会价值。

  第三部分则针对人间契阔悲欢的常态表达了一种希望,这希望或者说慰藉是对第二部分的回应。

  总之,表面上看,此诗视角频换、意象迭出、语意绵密,但是这首诗的展开有一个内在的理路,由造化而哲理,由哲理而人情,由人情而理想,步步推移,环环相扣,在弥漫全篇、时时涌动的离情别绪之下,存在一个内在的、必然的、坚固的情理逻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说此诗结构严整而精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chunjianghuayueye/1476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