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诗人杜甫《登高》的苍凉悲壮美(3)

杜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在前两联营造的深厚意境的基础上,后两联水到渠成,直抒胸臆,把心中的苍凉悲壮之情淋漓尽致地加以展现。先看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言道:“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无人陪伴的诗人,寂寥之中登上高台,他视通万里,思接百年,联想到自己离家万里,常年漂泊,独在异乡为异客,时值季节之秋,又逢人生之秋,怎能不和前人一样,生出悲秋之情呢?诗到此处,“秋”字才被点了出来,承上启下,“万里”和“百年”分别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极言自己漂泊之远、作客之久,感时多病,寂寞孤单。宋人罗大经分析此联说:“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回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这也正与前面的写景互为呼应,情和景水乳交融。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安史之乱方休,地方军阀混战又起,自己又年老多病,好友一个一个离开人世,知己日渐稀少,国难家愁,怎不让人徒生“艰难苦恨”之叹而两鬓斑白呢?酒可解千愁,然而此时诗人却百病缠身,欲“借酒浇愁”而不能,人生旅程行将结束竟至于“潦倒”,这种痛苦谁人能解?谁又能解?所以我感觉:此联十六个字力重千钧,蕴涵丰厚,有晚景凄凉的感慨、老病缠身的哀伤、半生漂泊的愁苦,更有忧国忧民的情志,在此,诗人把自己个人的命运、悲哀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把它放在开阔宏大高远的时空中来展示,把悲哀写得相当深厚博大,具有一种崇高感和悲壮美。而这种崇高和悲壮美又是在前面淋漓尽致、大笔泼墨的景物描绘的大背景之下,得以充实并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的,没有前面大场面大手笔的描绘、渲染,此处的抒情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如此强烈的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dufu/27673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