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归园田居》导学案(2)

归园田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看大屏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社会背景。学习诗歌,也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往往是解读诗文的有效突破口!

  3、他归园田居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了获得个性的自由,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为了保持品格的高洁!

  陶渊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和个性被束缚,人格被压抑的十三年。

  最终,405年的一天,他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潇洒回归田园。

  (二)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齐读)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白描手法,清新质朴。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iyuantianju/3039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