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经典的人生哲理10个小故事与故事的哲理

故事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盏。下面是有关经典的人生哲理10个小故事以及故事的哲理,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人生哲理10个小故事与故事的哲理

  1.中断演讲的百事可乐总裁(越是成功者,诚信越有魅力)

  百事可乐的总裁卡尔·威勒欧普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杰夫就在大学礼堂的外面坐等。

  卡尔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们演讲,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知不觉时间已超过了与杰夫约定的见面时间。

  正当卡尔继续兴致勃勃地演讲时,他发现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径直朝台上走来,一言不发放下一张名片后转身离去。卡尔拿起名片一看,背面写着:“您和杰夫·荷伊在下午两点半有约在先。”卡尔猛然省悟。一边是需要他说服并且灌输百事可乐思想的大学生们,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而另一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向他请教的商人……结果卡尔毫不犹豫地对大学生们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的,但我有一个约会,我不能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卡尔快步走出礼堂。他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夫,向他致了歉意后,便又滔滔不绝地告诉了杰夫他所想要知道的一切。结果,在原定的15分钟时间他们一直交谈了30分钟。后来,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把这一段经历告诉了他的朋友,大家都对百事可乐产生了信任并决定经销和宣传百事可乐。

  故事的哲理

  经商和做人的成功秘诀中最不能缺少的两个字,就是:诚信。然而我们,特别是刚刚有所成就带来的优越感,以及我们过分的“功利主义”情结。

  2.洛克菲勒的一美元小费(成功不应改变你自己)

  在一个既脏又乱的候车室里,靠门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脸疲惫的老人,身上的尘土及鞋子上的污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车进站,开始检票了,老人不紧不慢地站起来,准备往检票口走。

  忽然,候车室外走来一个胖太太,她提着一只很大的箱子,显然也要赶这班列车,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个老人,冲他大喊:“喂,老头儿,你给我提一下箱子,我一会儿给你小费。”那个老人想都没想,拎过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检票口走去。

  他们刚刚检票上车,火车就开动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庆幸地说:“还真多亏你,不然我非误车不可。”说着,她掏出一美元递给那个老人,老人微笑地接过。这时,列车长走了过来:“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欢迎你适于乘坐本次列车,请问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

  “谢谢,不用了,我只是刚刚做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徒步旅行,现在我要回纽约总部。”老人客气地回答。

  “什么?洛克菲勒?”胖太太惊叫起来,“上帝,我竟让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给我提箱子,居然还给了他一美元小费,我这是在干什么啊?”好忙向洛克菲勒道歉,并诚惶诚恐地请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小费退给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没有做错什么。”洛克菲勒微笑着说道:“这一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说着,洛克菲勒把那一美元郑重地放在了口袋里。

  故事的哲理

  所谓成功,只是在别人看来你头上多了一层光环,就像那个老妪后来的诚惶诚恐;而真正的成功者,应该是“看不到”自己头顶的光环的,而且光环也并没有改变什么,就像洛克菲勒认为自己尽管富甲天下却仍是个老头儿一样。

  3.加加林闯红灯(成功者的冷静最难得!)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这个25岁的矮个儿上尉,代表全人类圆满地完成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次飞行!从此,他成了全苏联人们的英雄,胸前挂満了各式勋章,走到哪里都是欢呼和盛宴,他的言行举止都成了时尚。以前,加加林只知道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是神,现在又多了一个,那就是他——尤里·加加林!

  从此,他常常无视法律,驾驶着国家送给他的伏尔加轿车在街道上飞驰。有一天,他又顶着红灯横穿马路,结果他的伏尔加撞翻了另一辆车,并让车内一位老人受伤。赶到现场的交警一眼认出了加加林,连忙举手行礼,并拦下一辆过路车,嘱咐司机将加加林安全送到目的地,继而将全部责任记到了那位受伤老人身上!而当无辜遭殃的老人见到面前是加加林时,也陪起了笑脸。

  加加林坐在车里,那个老人的苦笑与伤势让他驱之不去,让他更想象不到的是:原来令人崇敬的执法者居然颠倒黑白!而对自己的崇敬更使得那位受伤的长者甘愿顶罪!

  这一刻,唤回了加加林的英雄本色,他让司机迅速开回出事现场,在民警与老人面前恢复了公正,帮助老人修好了汽车,承担了全部责任与费用。

  故事的哲理

  马太效应使得社会永远存在不公正。当你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就时,社会便将比之更多得多的奖赏争先恐后地送给你。这时,成功者便很容易失去自我。在这个“企业家为王”的时代,创业的传奇,业绩的辉煌,财富的膨胀,都可能会淹没企业家的自我判断。因此,越是鲜花簇拥、掌声雷鸣,企业家们越需要沉思,越需要迅速跳出躯壳看自己:瞧!这个人是不是正在得意忘形!

  4.被脚踩过的20美元(我们的价值在于我们本身)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却手里高举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

  故事的哲理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错误和逆境所击倒、嘲笑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外在光环,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5.从强盗到囚犯,再到小说家(贵在“自己”实践)

  我国著名的政治家邹韬奋先生在1929年写过这样一篇消息: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监狱里,有一个叫做麦飞·约翰的强盗一变而为小说家。这个犯人1924年犯了一起偷盗案,被定罪15年徒刑。他初入狱的时候,对于写小说毫无所知,而且不过受了初等教育。但他立志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小说家。于是他着手阅读小说著作,同时因为英文程度太浅,于是进了一个函授学校。他发奋地用了4年的苦功,第一篇短篇小说一写出来就被一家杂志社采用,而且非常受赏识,写信叫他继续做。

  这件事被州长杜纳海知道了,当年就把他释放以观后效。那一天,这位强盗出身的小说家直往纽约,和几位出版家商售他最近的小说。

  邹韬奋先生在这篇消息的最后说:报道这件事,当然不是说强盗有什么值得提倡的价值,也不是说坐监狱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要特别注意以下有三点:

  人材高下,视其志趣,如果不甘下流,有勇猛进取之心,即使是强盗尚能去恶从善,有成为作家的希望,常人更不消说了。

  一个人不怕目前的学识根底薄,只怕无心求进步。要使浅的程度变成深,薄的根底变成厚,全在人为。“虚而往,实而归”。虚心地前往学习,就会满载而归。

  最重要的是:人家敬重或唾弃,其权似乎在人,其实仍在已。

  故事的哲理

  虽然人们对自己的评价确实需要重视,但也不必孜孜于人知,不必因别人的毁誉而乱了自己的方寸。只要有从善的心,有上进的意志,力图自强,咬紧牙关,最终肯定能改过自新、满载而归、人皆敬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gushihui/19433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