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贾平凹小说乡土情结的渊源

贾平凹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素有“鬼才”之称的贾平凹是我国文学界的一朵奇葩,也是乡土文学的代表。

  贾平凹他的多篇散文小说曾获得多个文学奖项,有些作品还被收录进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例文。作为当代高质高产的著名作家,纵观他30多年来的作品,吟唱故乡山水、赞扬农村变革以及对愚昧、丑陋人性的揭露成为他乡土情结的主要文学表达形态,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其作品的一大特色,那些蕴涵在文学中的乡土情结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魅力,也正是这种精神世界的与众不同,成就了贾平凹如今的辉煌。

  “情结”一词源自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是指人内在心理一种无意识的反映。弗洛伊德曾这样解释:“情结是一种受意识压抑而持续在无意识中活动的,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欲望。”乡土情结对于作家来说就是创作的心灵根据地,这种根植于心的感情使作品散发出特有的质朴和醇厚,是一种无法掩饰的自然情怀,它对贾平凹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贾平凹乡土情结的形成,与其幼年的生活环境、成年后农裔城籍的处境以及对秦人秦地风情民俗的了解有着莫大的关系。再加上他对受市场经济和城市扩张冲击下的乡村以及以乡村为代表的传统文明的深深忧虑和焦灼,使他更想通过自己的笔来表达对故土的热爱。

贾平凹小说乡土情结的渊源

  一、秦人秦地风土人情的熏染

  贾平凹生于商周,长于陕西,可以说,他对陕西风土人情的了解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地域。所以有的人定义贾平凹的时候,认为其是地域性作家。的确,他的作品多是以秦人秦地的文化作为背景,而这个文化背景又总有商周的影子。

  商周在历史上一直有着自己的地域特色,四面环山,虽不及江汉灵秀,却有着一种古朴的风韵,虽说不像其他名山名石那样受人们敬仰,但是那种浑然天成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商周人的性格。秦汉时期它曾经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因为曾为商鞅的领地而得名。丰富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商周人古朴豪迈的形象。虽然说先后受到革命运动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但那些山川风情,并不会因为世易时移而改变。“石头的质感好,样子憨,石中蕴玉,石中有宝,外表又朴朴素素,这影响到我的性格,为人以及写文章的追求。”贾平凹如是说,地域情结对贾平凹作品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陕西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戏曲艺术,民风、民俗以及地域特色都对贾平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形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节,这无论是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秦腔》,还是获得施耐庵文学奖的《古炉》以及《高老庄》等作品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民俗风情都是以秦地文化为依托。《秦腔》描写的是发生在丹凤县的故事,脸谱、戏曲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语言都描写得非常细致、到位,让人体会到浓郁的秦地风情;《古炉》描写的则是陕西铜川古炉,围绕这个烧制瓷器的古镇在“文革”期间的民生百态进行描写,“细节的洪流”再现了秦地人的乡土文化。而贾平凹之所以能够对细节恰如其分地把握住,就在于他对陕西民俗风情的了解,这种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使他的文章更加充实传神,也使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对人性的弱点产生深深的焦虑和忧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jiapingao/2481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