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的百年孤独(3)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那时,鲁迅在当局的眼里是个“爱找麻烦的人”,但在另一个尚不强大的阵营里,他却备受推崇。

  1934年初,冯雪峰在瑞金见到毛泽东,向毛汇报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艺阵营的活动,毛泽东对鲁迅的事情尤其感兴趣。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一番沉思之后,他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看了毛泽东的几首诗词后,认为有一种“山大王”的气概,毛泽东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开怀大笑。

  鲁迅的作用和影响力,毛泽东看得很准。1934年与冯雪峰热议鲁迅时,他正受到王明势力的冷落和打击,被排挤在中央领导层之外,听说中央局有意请鲁迅主持中央苏区教育工作时,他摇头说:“真是一点儿不了解鲁迅!鲁迅当然是在外面作用大。”

  鲁迅的作品1923年便开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民国时期选入教材的多是小说散文。鲁迅去世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苏维埃中央政府致电许广平,称鲁迅为“民族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苏维埃运动之亲爱的战友”。

  10个月后,“八一三”全面抗战爆发,紧迫的时局淡化了鲁迅知识分子的独立形象,“战士”、“斗士”的形象被高扬起来。郭沫若以他惯有的充沛激情疾呼,“鲁迅并没有死!目前在前线上作战的武装同志,可以说个个都是鲁迅,目前在后方献身于救亡活动的人,也可以说人人都是鲁迅。鲁迅化为复数了。”

  1940年1月9日,毛泽东在陕北发表长篇演讲——《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演讲中称鲁迅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并给予鲁迅“三家(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五最(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最高政治定位。

  “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毛泽东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诗的解释,说‘千夫指’是指敌人,‘孺子牛’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但鲁迅的原诗并不是这个意思。”谈到鲁迅的形象被政治化,田刚举例说。“实际上,这首名为《自嘲》的诗里,‘千夫指’和‘孺子牛’都是作者的自喻,一方面鲁迅写文章不留情面,仗义执言,得罪了很多人,千夫所指;另一方面,他老来得子,就特别宠爱孩子,愿意给孩子当牛。写的是一种疼爱孩子的心态。”田刚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121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