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的百年孤独(7)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孤独的前行者(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

  “鲁迅一生很孤独,兄弟之间的关系很不好,敌人很多,朋友很少,也没什么知己,他是一个走得很远的精神战士。”田刚说。

  《死》是鲁迅最后时期的一篇散文,文中有他对亲属的嘱托,常被视为先生的遗嘱:

  “……此外自然还有,现在忘记了。只还记得在发热时,又曾想到欧洲人临死时,往往有一种仪式,是请别人宽恕,自己也宽恕了别人。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关于“我也一个都不宽恕”,田刚的理解是,鲁迅的意思是说,你们都不会宽恕我的,我的敌人不会宽恕,我的朋友也不会理解我。“鲁迅就是一个孤独的先驱,他走得太远了。包括对中国革命的惊人的预言,这些一一都被他言中了。

  所以说,他在精神上绝对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理解他。即便是他的三大弟子(胡风,萧军,聂绀弩)。”

  与鲁迅关系最为密切的许寿裳是一位忠厚的人,虽然他们交往时间最长,“但只是生活上最亲密的朋友,思想上的交锋切磋则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我平生有许多难解问题,他居然早以明白启示过了。鲁迅的这些人生难题到底是什么?如果许寿裳具有与鲁迅相当的水准与思想上的敏感,他一定会问,但显然他没有。

  真正称得上鲁迅知音的是瞿秋白。两人交往时间其实并不长,但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当时鲁迅正处于左右夹击腹背受敌的境地,瞿秋白的到来,以一篇掷地有声大气磅礴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鲁迅第一次做出了在当时条件下,最深入最客观最有力度的历史性评价,给鲁迅以巨大的精神支持。

  “鲁迅一生,鲜有对手,更少知音,如胡适、林语堂、茅盾只谈得上有过交往。倒是在当时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另一位民族巨人毛泽东一直关注着他,通过他的著作与他进行着心灵对话。”田刚说。

  “鲁迅是一个彻底的批判者,也是一个惊人的预言家。这也注定了他在精神上孤独。我们只要看看鲁迅的《坟》《热风》中的文章,几乎全是针对今天的国学热和保守主义思潮的,鲁迅的批判到现在仍然不‘过时’。”

  对于鲁迅的现实意义,田刚说,“鲁迅曾提出一个‘真的知识阶级’的概念……永远站在底层平民这一边,是永远的批判者。这也是鲁迅的自我命名。这样的‘真的知识阶级’的传统,在当下中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鲁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启蒙的问题,也是鲁迅留给我们的一个大课题。当然还有许多这样的课题。鲁迅的文化遗产是丰厚的,我个人认为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前进,依然离不开鲁迅的思想。”田刚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121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