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9)

鲁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为了充分开拓“改造国民性”的主题,鲁迅还十分重视对无意识的“无主名”的“杀人团”的描写。例如在《药》里,鲁迅着重展示的不是夏瑜和清朝统治者的矛盾,而是夏瑜与茶客的矛盾;在《孔乙己》中,鲁迅没有正面描写孔乙己如何被丁举人毒打,而重在写酒店掌柜的冷漠及食客们对孔乙己的嘲弄;《祝福》中重点写了村人及柳妈对祥林嫂施加的精神压力。这些都显示出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对社会,对人民命运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所以顽固,正是“吃人”的统治阶级思想已渗透到民众心理。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他们不自觉地便在“不见血的虐杀中”成了统治阶级的帮手。这些见解生动的说明了中国封建统治的顽固性和中国革命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鲁迅为什么要提出改造国民性的主题的思想根源。

  五、更新小说观念,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中,小说一向被称为“闲书”,不被重视。鲁迅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的思想,将小说创作与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联系起来,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主题。他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用小说来启迪人生,参与历史的发展,鲁迅以自己的理论倡导,特别是创作“实绩”不仅更新了传统小说的观念,而且创造性地为我国现代小说的发展,确立了一个 “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主潮。鲁迅要求艺术创作给人以新鲜的印象,提出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主张。他丰富的生活积累和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的真知灼见,以及严格地遵守创作的信条,道人之所未道,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内容和动人的思想力量,在他的作品里,无论是鞭挞还是激励,是唾弃还是期待,他的笔墨始终没有离开社会现实的问题。如《呐喊》和《彷徨》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封建势力日趋崩溃而暂时还很强大,人民群众灾难深重而尚未普遍觉醒,知识分子在追求中充满着怀疑与希望的社会现实。鲁迅的现实主义植根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时时自觉地与革命前驱者取同一的步调,在严峻的现实解剖中不断地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过去时代的现实主义相比,鲁迅的现实主义作品具有更高、更新、更深刻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童秉国选编 :《鲁迅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版。

  2、鲁迅著:《鲁迅自述》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5年版。

  3、李明 著《鲁迅自我小说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严家炎 著《论鲁迅的复调小说》,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5、谭君强 著《叙述的力量——鲁迅小说叙事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6、王富仁:《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上、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2年第3、4期

  7、周作人著、止庵校订《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周作人自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luxun/3663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