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拾遗记》阅读原文及参考答案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拾遗记》阅读原文及参考答案

  (选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

  注释

  1.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2.负:背。

  3.笈(jí):书箱。

  4.或:有时。

  5.庵:茅草小屋。[1]

  6.荆:这里指荆的枝条。

  7.刻:划。

  8.缚:捆扎。

  9.麻蒿(hāo):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10.题:题写。

  11.其:书上的。

  12.悦:敬佩。

  13.静:“静”为通假字,通“净”。

  14.易:交换。

  15.终:死,终止。

  16.诫:告诫。这是他临终时对他弟子说的话。

  17.夫(fú):句首发语词。

  18.犹:如同。

  19.虽:即使.

  20.耳:罢了。

  21.学无常师: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

  22.负笈不远险阻:背着书箱不认为这是万里险阻。远:认为……这

  23.人而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去学习,凭什么成功?

  24.暗则/缕麻蒿/以自照:如果视线昏暗就捆麻蒿点燃它用来照明自己。

  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他)背着书籍跟老师求学,不怕困难。他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时靠在树下,编白茅为茅草小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蒿取光。看书有领会的时候,写在他的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同学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洗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他快死时告诫别人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鉴赏

  任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学习中要注意的很关键的问题:一是学习态度,务必克服一切困难,勤奋学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随时记录。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日月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

  启示:

  我们要好好的读书,多看名著,增长知识,有好的心得要随时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学到好的有用的知识。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并不是靠短暂的记忆来见证的,而是要靠积累、刻苦努力得来的,在这种条件下,任末能坚持学习,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付出,父母的辛苦。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

  ③门徒悦其勤学

  ④常以净衣易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出两处)

  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①背 ②捆绑 ③喜欢 ④交换

  2、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 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拾遗记》阅读原文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1.《汉字与中国心》的阅读原文与参考答案

2.家乡的阁楼参考答案原文

3.有关《月到中秋》原文以及参考答案

4.师说的阅读原文及答案

5.推敲原文阅读答案

6.课文《画风》原文阅读

7.《搓背》阅读原文及答案

8.筷子春秋阅读原文及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815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