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寓言》教学设计(2)

寓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寓言》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寓言所述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组织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说故事的过程中,不断的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悟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育学生必须有真才实学,不能自欺欺人。

  (2)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处事方法,不能太教条了,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重点难点

  1.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滥竽充数》,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意思,体会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 搜集到的《韩非子》的资料

  2. 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寓言,导入新课

  1. 带学生温习语言的资料,回忆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他不但具备劝谕、讽刺的功能,而且是一种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

  2. 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3. 介绍韩非子(参看韩非子的资料)

二、读准、读通课文

  1. 教师示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文言文的停顿。

  2. 学生借助自读课文,掌握本课中生字新词。

  3. 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

  4. 指明读课文,教师适当的指导

  5. 逐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好文言文

  6. 教师播放古筝音乐,配乐读课文。以读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从读起来觉得拗口到能逐步的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美,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注释,读懂文言文

  1. 指导学生如何读懂文言文

  (1)结合注释,理解句中难懂的词的意思,从而理解整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解课文的意思。

  3. 集体反馈,对照文中的大意检测自读情况。

四、说故事,明里

  1.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 讨论:齐宣王死后,南郭为什么要逃走?

  3. 拓展思维: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了落荒而逃的南郭处事,你会怎么劝他呢?

  4. 教师小结:是呀,南郭处事没有真才实学,总有一天会别人们发现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五、课堂小结

  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颂。南郭处事的行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同学们一定要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背诵《滥竽充数》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必三百人混

  缗王一一听之逃

  寓意: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郑人买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文言文的含义,体会他的寓意。

  3.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上街买过鞋吗?怎么买到的鞋?古时候有个郑国人也上街,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回事呢?一起学文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感知,掌握生字

  1. 初读,提读文要求:读准滋阴,注意停顿的地方,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 指名读一读全文,指导生字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1. 教师指导:读懂文言文最关键得理解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利用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读懂《郑人买履》的意思。

  2. 全班交流归纳

  3. 重点理解句子中“之”的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

  (2)反归取之

  (3)何不试之以足

  4.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配乐体会

四、课堂小结

  1.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个买履最后不得履的认可笑在哪里?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个人?为什么?

  2. 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市买鞋,因之相信量好的尺寸去不相信自己的脚,结果没有买到鞋的故事。讽刺世上很多人不顾实际情况,只相信教条的做法。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郑人买履》

  2. 再找一两则寓言读一读。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返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寓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爱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这一次,狐狸肚子饿了,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学完《酸葡萄》,你就会明白。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葡萄(pú táo):都是上下结构,下面略有不同,一个里面是“甫”,一个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为什么狐狸说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三、理解词语,扫清障碍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

  3、做“开火车”游戏,检查自学情况,师生交流。引导:“折”字在“折腾”一词中读“zhē”,除此外,还有“zhé”和“shé”另外两种读音。

  4、积累新词。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腾:指反复做某事。

  稀罕:认为稀奇而喜爱。

  5、小结过渡: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单位。读课文时,只有读懂词语,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读懂整篇课文。

  四、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读文,说说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交流。教师顺学而导,着重引导理解狐狸说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释疑解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狐狸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干什么?

  (肚子饿得咕咕叫,找东西吃)

  (2)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后,又有何反应?

  (乐得三步并做两步奔了过去,馋得直流口水,使劲地又蹦又跳)

  动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义。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没有?

  (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4)狐狸为什么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因为葡萄高高地挂在葡萄架上,无论狐狸怎样跳,都够不着)

  (5)狐狸说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吗?

  (不是,从又圆又大、晶莹、紫得发亮这些词可以看出葡萄已经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为什么说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说是些酸葡萄,这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也是一种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认为这种东西不好,是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yan/39557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