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寓言》教学设计(6)

寓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寓言》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于求成、违反事物规律及“做多余事反而不恰当”这两则语言说明的理。

教学难点:能借注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讲解、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寓言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的寓言故事很多,能给同学们讲讲吗?最好能说出语言给你的启示。

二、朗读课文——奇文共赏

  1、自读: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读得通顺流利,并标注有疑问的地方。

  2、互读:组织学生协作组内分别轮流朗读,并互相评读尽可能解自读时的疑难问题并标注互读时产生的新的疑难问题。

  3、听读:播放两则语言的录音朗读,要求仔细听读,尤其注意字音和句读。

三、疏通文意——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自己疏通文意。

  2、各小组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上。

  3、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集体释疑

  4、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指导

四、理解想象——配音作画。

  通过感知课文,我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作品中的故事有了一个感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能更深入的理解人物更准确的把握股市的内涵呢?

  (自选配音或作画的方式)

第二课时

一、创新设计——提升理解。

  续编故事:现在这个农夫懊悔不已,他发誓再也不拔苗了。到了第二年,农夫又种禾苗了。这回,他……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合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看谁的故事编的棒。

  交流评价。

二、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呢?请大家用生动的语言叙述故事,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本节课中你在哪些地方有收获呢?与同桌交流,并记录下来。

四、积累内化。

  1、背诵两则语言。

  2、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生字。

五、实践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开展一次寓言故事大赛。

板书

  14古代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画蛇添足

  将苗拔高强求速成画完蛇能喝到酒不顾客观实际

  结果苗死反而弄糟又为蛇添足没有喝到酒弄巧成拙

《寓言》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yan/39557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