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3)

张爱玲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兼具古典小说情调、现代小说意识的语言特色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既以中国古典小说语言为根基,又借鉴运用了西方现代小说意识和语言,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了很有个性的语言特色,极大丰富了现代文学的小说领域,也是张爱玲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

  创造性地运用古典小说的叙事笔法和语言如前所述,小说开头在讲述故事前,有一段“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先做一个铺垫,然后进入故事情节,在小说结尾依旧是“胡琴咿咿哑哑拉着……”与开头呼应,这种形式,是古代章回小说惯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它与古代小说的这种形式是有质的区别的,古代小说的这种形式基本上是简述故事的梗概,最后呼应总结,而它只是预设一种“悲悯苍凉”的基调,使读者未进入故事即感受到它的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和心境。

  小说语言简洁凝练,很少修饰语,寥寥几语,准确达意,比如:“四爷凝身听着,果然三爷三奶奶四奶奶一路嚷上楼来,急切问不知他们说些什么”、“四奶奶格格笑道’害臊呢!我说,七妹,赶明儿你有了婆家,凡事可得小心一点,别那么由着性儿闹……”其中,“凝身、嚷上楼、急切问、赶明儿、由着性儿闹”,小说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炼字、炼句,很有些中国古代交言的痕迹,亦有些《红楼梦》等白话小说的味道。另外,小说语言虽精简,短句居多,但错落有致,用语典雅、含蓄,很有古典韵味,如:

  “为了宝络这头亲,却忙得鸭飞雀乱,人仰马翻。一样是两个女儿,一方面如火如荼,一方面冷冷清清,相形之下,委实使人难堪”等等,既拥有古文的整齐匀称,又表述灵活自如,有个性,有韵味,有创新。

  3、社会文化大变革和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深深影响了张爱玲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与借鉴。

  二十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和后来以它为思想文化准备而发生的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促进了反封建思想的发展,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但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与尊重中华文化的复古思潮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存在一些偏激情绪,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影响了现代作家们对传统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借鉴,而同时,尊重中华文化的复古主义者则反对学习西方文化,因此说当时的现代文学作家很少有把中西方文化相互结合有机地继承与借鉴的,然而张爱玲却做到了。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作家,她未投身革命,不是复古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运动的积极分子,她的思想是率性的、不受约束的,她的生活是我行我素的,这也使她能博采众长,她的小说表达方式和语言也是自由独特的,既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借鉴西方现代文化,并能使之结合和创新。而同时,她的特殊家庭文化背景,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张爱玲出生名门,有着没落贵族的家庭背景,还是书香门第,父亲身上延续着封建贵族的思想,但洋务世家出身的他也具有当时的新思想、新观念,母亲更是一位留过洋的新女性。可以说,张爱玲是在一个中西合璧、新旧文化并存的家庭生长。她从小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化,并且非常喜爱古典小说,《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等爱不释手,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她不断地揣摩其中的情节、语言和结构,以至于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西洋文化的背景,使她很早学习钢琴、绘画、英文,喜欢电影、时尚服装,浸染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感受欣赏美的能力。正是社会文化背景、独特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家庭文化背景,使张爱玲的小说卓然不凡,正如金钦俊等在《中华新文学史》说到“她的小说一种全新的创造,是一种融合了旧小说情调与现代趣味的品种,这个工作通俗小说作家没有做到,新文学作家亦无人做到,因而是张爱玲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意义至为重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0278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