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角形的内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角形的内角》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应用,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在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养成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我设计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便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拼图说出结论成立的理由,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学生易接受。

  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的教学均采用“尝试—交流—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所选的例题更注重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的渗透,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当然安排“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旨在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便于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让学生在归纳交流中提高。

  总之,从整节课来看,学生的情绪比较饱满,思维比较活跃。我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有待探索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把握得不够好,使得“感悟与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没有得以实施。如果我能在前面几个教学环节抓住时间,让学生在后几环节充分展现自我,我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生动活泼地展示所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动脑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角形的内角》教学反思2

  笔者在执教四上数学时,接到数学片开课的通知,反复思量最后选择了四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一开始有的老师认为不可以,因为四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内容之前需要先上三个内容,即: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如果给四上的学生上这个内容就违背了教材内容编排的有序性和知识的连续性。但是,难道一定要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再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难道就不能在学生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了角的分类和会量角之后,让学生去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而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最后经过反复思考,笔者作大胆的尝试,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因为我们不能过于迷信我们的教材,不能盯死一套教材,不能过分的依赖教材。正如开头时讲到的,教材是滞后的,生活是现实的,我们教师则应该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把握教材的体系,做教材的开拓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赋予教师更多的权力,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而把握教材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而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索,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

  在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量角,知道了角的分类,于是笔者灵活的处理了教材,在学生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刚学会了量角以及对角的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经历量一量、拼一拼等数学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四边形的内和角。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量、撕、拼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进而利用这个知识来解决四边形的内角和。多次

  试教下来,发现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比较明确的,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探究过程。但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经过反复修改而形成的。因为,这一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就没有深度,而本节课的深度究竟应该挖到哪里呢?事后发现,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能够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进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但是,如果要学生进而得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最终发现所有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规律,在这一节课上是实现不了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定位是学生能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知道可以将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肖川认为“对教师而言,上课是与人的交往,而不单纯是劳作;是艺术创造而不仅仅是教授;是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是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展示结论”。

  所以,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创新与生成,笔者经过多次的实践,本节课最后的教学过程设计方案如下:从平面图形引入,然后通过长方形来揭示内角概念,通过探究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自然引入三角形有几个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们确定吗?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学生都能想到三角尺中的两个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然后追问:我们手中的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不是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这样通过特殊三角形到一般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大多认为通过测量可以来验证,但是活动之后用测量的方法难免有误差,于是老师就追问:有的同学量出来是正好是180度,有的是接近180度?这样你能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吗?那么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呢?接着教师引导“如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把它的三个内角拼起来,你觉得会拼成什么?”引出了用拼一拼一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而学生对于怎么拼还有疑惑,于是教师就在黑板上演示用撕的方法将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然后再让各小组试试用拼一拼的方法,最后在交流的时候特地找那些量的不准的小组进行展示,所有的小组拼出来的结果都是等于180度,这样就能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练习环节先是知道其中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交流时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然后是让学生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这样的题目比较有思考的空间,也有创意性,因为拼成的图形可以是大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如果是看成大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等于180度,即又巩固和深化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而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在一开始上课时已经知道是360度,那么现在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之后,现在我们可以将它们的内角和看成什么呢?学生会说看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加等于360度。而接着追问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呢?学生也能自然的说出。最后追问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有学生会说,可以看成两个三角形,但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不同。但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度,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都可以看成是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而得出了四边形的同角和,同时发了练习纸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顺利的达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教学重难点。

  几节课上下来,笔者越来越肯定,教师完全可以做教材的开拓者,只要合理的对教材进行了整改分析,巧妙的设计练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反复的琢磨教学过程并进行创新,对学习材料进行思考与选择,就能打破教材的编排次序,让学生重新整合知识,实现知识的优化与提升,最终促进学生创造与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03912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