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宋金南北对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宋金南北对峙教学反思,一起来看一下吧。

  《宋金南北对峙》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和理念: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能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本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阅读习惯和能力在人的终身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使学生不断提升阅读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为重要。我国当前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一看就懂以及在教材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看,自己探究,老师只对学生不懂的,容易混淆的,拓展性的知识进行引导和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第二个课时,金政权是与宋并立的又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并立时期双方有战有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女真族完成了封建化过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学生在第10课刚刚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因为这两课的内容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理解起来相对就容易一些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金灭辽与北宋后,出现了南宋和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 知道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杰出的政治家

  (3) 了解宋金合议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第10课和第11课内容的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相似历史事件的共性的能力;通过对“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的比较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和从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对史料分析,对教材深入的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比阅读第10课‘碰撞中的融合’和第11课“金变革女真习俗”提高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了解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女真抗辽,李刚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女真族对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的开发,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

  教学重点:知道宋金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岳飞等人为维护人民利益而斗争的优良品质;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宋金的和战。

  教学准备:配乐朗诵《满江红》(背景音乐配词);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和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学生准备有关岳飞的故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欣赏配乐朗诵《满江红》后老师出示问题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时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2, 这首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作者为何把它称之为耻辱?词中的胡虏与匈奴实际上指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都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那么通过今天11课的学习看看大家能否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呢?

  授课与活动

  一, 靖康之变

  1, 学生阅读教材59页内容,结合56页“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了解女真族生活的`地区和 环境(黑龙江,松花江流域,渔猎生活)并在书上用着重号划出金正权建立的时间,地点和 人物并思考讨论:金为何能灭掉辽?(鼓励学生在阅读教材中获取信息:女真族生活在辽统治区,常常受到辽的控制和压迫,女真族出现了个杰出的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发展壮大实力)。灭辽后的金和它南边的宋政权又会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2, 金对北宋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学生阅读教材59页到60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金灭北宋的经过和结果,并用一句话归纳什么是靖康之变(1127年,靖康年,金灭北宋)。

  思考归纳:金为何要南下发动对北宋的战争并灭了北宋?(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北宋相对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产生的吸引力,绝大部分统治者都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结合金对北宋的掳掠体会岳飞为何称靖康之变为靖康耻。

  二,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北宋灭亡的同一年南宋建立(学生在书上勾画)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56页“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和61页“金,南宋对峙形势图”有什么区别?在地图上找出南宋和金的分界线(南宋都城南移,疆域大为减少)。

  老师问:南宋何以形成这样的局面呢?

  学生:金军的不断南侵

  学生阅读教材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和简单经过,结合教材63页材料分析岳家军能取的节节胜利的原因(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得到人民的支持)

  本来抗金形势一片大好,宋高宗和秦桧为何命令岳飞班师回朝,使得一代抗金名将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老师:岳飞虽然过早的走了,但是为何他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

  学生回答: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得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他崇高的品质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有据为证,学生看62页每课一得杭州岳王庙和杭州岳飞墓

  岳飞被害,宋金合议,达成了一致意见,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学生勾画宋金议和的内容)

  二, 金变革女真习俗

  学生看61也地图问:南北对峙后的金占领了大片原来宋的土地,一个习惯于游牧的少数民族怎样来管理他们占领的高度发达的农耕区呢?

  学生回答:改革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改革的内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习俗)

  对比“第10‘碰撞中的融合’和第11课“金变革女真习俗”的相同点(都学先进的中原文化,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在同汉族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都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

  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宋金南北对峙,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两个政权力量均衡的产物

  (2) 正确认识两个政权间的和战:岳飞抗金对金的入侵呵掠夺有一定的抵制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但是议和后金鱼汉族的交往有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拓展: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不是,因为女真族和汉族都属于中华民族。都属于中国,岳飞抗金不是抵抗外来侵略,只能称为抗金将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常态的常规课,主要想通过老师的引导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对学生方法的引导,细节处随时渗透,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搜集信息的时候指导学生找出关键字词句,抓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识图,通过图例,标题和注解等从地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2)推理严密,分析透彻,过渡自然,比如本节课每个问题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明了。对课本上的资料分析到位,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3)联系广泛,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特点,整体性。能把不同时期相同或者相似的知识点进行纵向联系和比较,(4)能充分利用教材,并能挖掘教材为教学服务,比如教材上的图片,地图,课后的每课一得,材料分析以及课内的材料通过调整恰当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服务于整个的教学目的。

  这些能力不是一两节课学生就可以掌握的,需要长期坚持并形成一种学习习惯。

【宋金南北对峙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初一历史宋金南北对峙测试题解析

2.宋金南北对峙练习题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宋金南北对峙的教案

4.《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5.《美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6.《音乐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7.《角的反思》教学反思

8.《对美术教学的反思》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2279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