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盲童认知特点与教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盲童认知特点与教学》教学反思

  认知,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通俗的说,就是指人对世界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其中,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对其他更高级的认知方式有很大影响。人生中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依靠感知觉来认知外部世界的;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通过感知觉获取直接经验,对于认识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的各种感知觉中,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失明对盲童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有很大影响。以下我们从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力六个方面分析盲童的认知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和教学的关系。

  一、感知觉

  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盲童失去视觉,就主要依靠其他感觉来认知世界了。

(一)盲童感知世界的特点

  盲童对世界的感知,是以手的触觉为主,充分利用听觉、嗅觉、动觉等,与正常儿童以视觉为主的感知方式相比,有很大局限性。

  首先,盲童的感知觉常常缺乏主动性,因为他看不见,所以不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意识不到事物的改变或新事物的出现,当然就无意主动感知。比如说家里新买来了一台电视机,健全孩子一下就能看到,就会围上去,非常兴奋、主动的看、摸,而盲童呢,你要是不告诉他,他就不知道家里新出现了一台电视机,自然想不到去摸它。因此对于盲童,要经常提示他们并把他们带到要感知的事物面前,他们才能有机会感知。盲童入学后,对学校的布局、教室的结构、学习用具,都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带领帮助下通过手摸、脚量来了解。

  其次,触觉必须直接接触事物才能感知,因此盲童对有些物体的直接感知就很困难。较大的,象教室、操场,就无法用手直接摸出形状、大小,必须在其中走几遍并借助想象才有可能大致了解。较小或者结构过于精细的,如蚂蚁、蚊子等等,必须借助放大的模型并想象比例大小才能知道是什么样子的。远距离的,如天空中的云块、日月星辰等,也要通过想象、类比。物体运动事的形象,如奔驰的骏马,只有结合对马的静态的感知与骑在马上奔跑时的感受,才能想象得出来。至于象明暗、色彩等只能靠视觉感知的形象,盲童更是只能间接的类比、想象。

  第三,用触觉感知一个完全而较大的物体时,往往需要一部分一部分相继的观察,然后再通过记忆、联想综合起来,不能象视觉那样一目了然。因此,盲童感知事物比较慢,与普通儿童相比,要多花时间,需要老师有耐心。也正因为触觉的感知是各部分的累加,如感知不周到,容易产生片面性——盲人摸象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要经常提示、引导盲童有意识的重视物体的整体性,以避免“盲人摸象”那样的错误。

(二)感知觉补偿与训练

  接触过盲人的可能会注意到,他们的听觉很灵敏,能注意到常人觉察不到的细微声音,比如能分辨出人的脚步声的不同。有人以为,盲人的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其实不然,这种超常的听力是盲人在后天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触觉也是如此,盲童并非一下就能辨别盲字点符,而是通过触摸训练的实践才达到的。

  人的各种器官技能都按照“用尽废退”的规律在发展,盲童的各种感觉能力通过生活学习的各种实践可以得到提高,以补偿视觉的缺失——这种感觉补偿作用的形成反过来对于盲童的生活、学习又起到很大作用。由于这种补偿不是天生的,所以必须经过后天训练。盲童入学前,在家里可能也通过自发的、没有计划的练习而获得了一定的感觉补偿能力。入学后,教师要尽量指导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其补偿能力。

  先来看听觉。听觉对盲童十分重要。首先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器官,是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通道。盲童失去视觉,自然更多的依赖听觉。其次,盲童的听觉在学习中发挥重大作用。盲童听老师讲课、听别人朗读教材或课外读物,听录音教材或广播都离不开听觉。盲童通过听读,可以获得比摸读更多的`知识。

  盲童听觉训练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游戏、教学、生活中,教师或家长都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听觉训练。如听声音捉迷藏的游戏,可以让健全儿童蒙上眼,和盲童一块玩儿;辨别各种实物被敲击或落地时的声音;听声音寻找物体的游戏;分组秘密传递口令;打电话游戏等。

  再来看触觉。触觉与视觉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但在感觉效果上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如触觉也能辨别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形状等。触觉的训练可分为五个阶段:

  1、辨别材料的质地、软硬、光滑度、温度等。

  2、辨别物体的基本结构、形状、轮廓、大小等。

  3、通过拆、装的操作,认识事物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形成空间概念。

  4、从辨别立体图形过渡到平面凹凸图形。

  5、能够辨别盲文字母、单词、句子。训练时,也可采用各种游戏,如各种质地的布料、织物的配对,平面几何图形配对,螺丝螺母配对,各种各样的种子分类,穿针孔的比赛等等。

  除以上两种重要的感觉,象嗅觉、味觉、动觉等对对盲童认识事物、定向行走也有很大帮助,也应在各种活动中充分训练这些感觉。比如通过气味辨别各种食品、花草树木的种类,通过气味的不同确定厕所、牲口圈等的位置。

(三)障碍感觉和空间知觉

  不少盲人在定向行走中,当遇到障碍物如墙壁、大树干时,常常能事先回避,以免受到伤害。对此,有人曾经以为这是盲人的一种特殊感觉,例如认为是第六感觉、颜面视力、压觉、温度觉等。后来通过实验研究,才弄清楚这种能力主要是听觉在起作用,有点类似蝙蝠利用超声波的反射避开障碍物。实际上,常人也有这种感觉能力,不过因视觉健全,听觉的这种作用被忽略了;而盲人在大量的行走实践中,就学会了充分利用这种能力——那些缺乏行走实践的人同正常人一样也不能利用这种感觉。不过,盲人依靠这种障碍感觉,并不能行走自如。这是因为,环境中的嘈杂声,如交通、说话、风声雨声等,可能会干扰听觉,导致无法利用听觉。另外,障碍感觉的产生需要盲童走路比较慢,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所以盲童要安全有效的行走,主要不应依靠障碍感觉,而应借助辅助手段,依靠各种感官。

  空间知觉是对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的知觉,比较复杂。它的形成与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都有联系,其中以视觉最为重要,因此盲童的空间知觉比较困难。听觉虽然能为方向和距离提供信息,但往往不十分准确。触觉对于距离、大小知觉的形成,局限性也很明显。例如,有的盲童大小知觉很差,把世界说成几个学校大,有的距离知觉差,冒失的从而层楼跳到地面,等等。但是,通过训练,盲童仍有可能形成较准确的空间知觉,如通过脚步声、掌声的回响来判断距离、障碍物、房间的大小等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56345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