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绿》的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为了突出表现梅雨潭之“绿”的特有神采,作者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各地有名的绿同梅雨潭之绿来对比:虎跑的绿壁“太浓”、什刹海的绿杨“太淡”、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都不能与梅雨潭明暗适中,浓淡相宜的绿相媲美,作者用这种细致的比较,同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描写颇有相似之处。宋玉写的是东家之子美的恰到好处,这里是绿的美恰到好处。

  作者还嫌不足以道出梅雨潭“绿”的美,绿的奇,又运用奇妙的想象“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由绿的轻盈、妩媚才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由“绿”的活力才想到临风飘举,由“绿”的明彻和奇异才想到明眸善睐,——状极了“绿”的神奇。

  至此,学生已充分感受到了融于景中的情,真正体验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个问题是本课分析的重点,这一部分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手法,写出绿的诱人、奇异,要体会出这些也同样需要运用想象,展开联想,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感情与文章相通,与作者相通,与自然相通,培养了他们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当学生真正领略到语文工具所特有的神奇的表现力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以上述的思路为范例,举一反三,也试着运用其中的某些方式、手段来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带有创造性的说、写训练活动,也可以说是在情感因素推动下使语文学习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由吸收到表达。譬如学习“绿”,教师

  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中的那种意蕴、那种诗意、那种深情,并进一步理解这种深情是如何通过特有的方式、方法真切地传达出来的,通过讲读课文,当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篇文章在传情达意上的适切和语言具有的高度的表现力时,他们就有可能在以后的说、写活动中借鉴这里所运用的某些表现手段来适当地表达他们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上不难看出,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把握,体会它的意蕴,领略它的艺术魅力;要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使自己进入情境,进入作者所述的事情当中去感受,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去体验,把作者摹状的物置于眼前,摆在身边,反复玩味,这样就能触摸到作品中的脉搏,深入体察到作品中的情致意趣,进而去学习借鉴,并加以吸收,为我所用,由审美鉴赏而到自我提高。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6013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