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内容: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范文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

  教学时间:

  20××年12月26日9:25-10:0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落实聚落的含义、主要类型、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差异,使学生理解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而了解聚落的主要分布地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对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的聚落是我们共同的遗产,保护聚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

  通过对聚落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聚落和环境的关系,认识聚落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

  案例、谈话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家看到两幅图片,分别描述的是什么景观呢?---城市和乡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我们把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第一部分:乡村与聚落

  环节一:

  1、根据一个城市聚落的实例,讨论聚落的含义

  2、讨论城市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

  3、讨论乡村聚落居民的劳动生产方式及乡村聚落的类型

  环节二:

  讨论亚洲、欧洲、非洲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

  过渡:我们看了一些城市和乡村聚落,那么人类早期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哪里呢?他们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第二部分:聚落与环境

  环节一:

  1、讨论文明古国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2、讨论中国大城市的分布及形成的因素。

  环节二: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阐述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3、看录象分析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教师总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聚落的含义及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作到我们和环境和谐共处。下节课我们来探讨如何发展和保护现有的聚落。

  附:板书提纲

  一、乡村和城市

  1.城市:工业、服务业

  2.乡村:农业为主的经济活动

  二、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分布:河流中下游平原

  2.影响因素:土壤、水源、地形、交通、自然资源等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6712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