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创意说明】

  有些作品之所以感人,除了选材巧妙外,细腻的描写外,借物抒情的手法必不可少。作者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情感,往往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阅读这篇文章,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

  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

  二、朗读课文,思考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蜡烛?作者共写了几处?课文中哪一句话意味深长?

  三、师生共议

  是老妇人珍藏45年的结婚红喜烛,意义不一般。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1、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

  2、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

  3、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

  4、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5、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6、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齐读,体会用意。

  蜡烛的深意:

  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

  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

  3、象征他们之间的母子深情。

  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

  四、如果文中没有蜡烛,能否表达出这么多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提出你思考的`的问题

  六、课文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到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燕子》导学案教学设计

2.《画家乡》导学案教学设计

3.《卖木雕的少年》导学案教学设计

4.《万年牢》导学案教学设计

5.新教材教学设计ABC导学案

6.《打电话》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

7.《三个儿子》导学案教学设计

8.《边城》导学案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30154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