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课文《童趣》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的叙事顺序,品析文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请学习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交流、以纯真的童心观察世界,那些对大人来说似乎是闲情逸趣的经历,对孩童却是真正的快乐,以交流、点评的过程,为深层分析课文创设氛围。

  二、理清叙事顺序,探究感悟意趣

  1、学生集体背诵全文,思考、交流:

  ⑴ 文章首句叙写自己童稚时获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读时对句意层次的把握,分析第1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⑵ 课文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什么?

  ⑶ 第4段中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

  ⑷ 课文分叙部分描写了儿时哪些物外之趣?

  ⑸ 文中有哪些描写作者神态的句子?表现出儿时的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⑴ 文章开篇仅用32个字,以物外之趣总摄下文叙事,行文简洁。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作者小时候善于细致地观察细小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所看不到的妙处,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

  ⑵ 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林指丛草,兽指虫蚊,丘指土砾凸者,壑指土砾凹者。

  ⑶ 句中的庞然大物指癞虾蟆,所拔之山指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指草。

  ⑷ 文章分叙部分描写的物外之趣有:

  ① 观蚊成鹤。拟成群的夏蚊为群鹤舞空,把以烟喷蚊想像成青云白鹤的景象。

  ② 神游山林。在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 鞭逐虾蟆。见癞虾蟆吞食二虫,鞭打示惩,驱之别院。

  ⑸ 神态描写表现儿童的心理变化。用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表现专注之情。徐喷以烟写贪欢淘气(若速喷,则烟浓蚊落,难作青云白鹤观)。蹲其身,使与台齐写考虑到观察的方便,表现身心的投入。先用方出神观之正浓写好奇而被吸引,用呀然惊恐表现内心的难以置信、受惊而漾起不平;用神定写看清了造成严酷现实的原因,思谋办法。文章还借对外敌入侵以及自己如何处置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癞虾蟆的凶残用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一表现癞虾蟆气焰嚣张,一尽一吞表现它的贪婪凶残,也是作者呀然惊恐心理变化的外因。这先拔后倒再一的残暴之状,造成童稚作者的惊心动魄,才有以下捉鞭驱的举动。三个动词连用,可见当时决心大,措施狠。读至此处,读者可见作者举起正义大旗主持公道时的除恶的决心、庄严的神态,而大快人心。

  2、学生合作探究: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围绕趣字着墨,展现了一幅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图。趣既在事中,拟夏蚊为群鹤舞空等,更在超乎物外的稚情,那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得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而有创造性的联想和想像。在作者童稚的世界里,视蚊子如群鹤舞空,视丛草虫蚊土砾的小天地为成人之大世界,视虫斗,鞭虾蟆,这一切不是来自成人理性化的思考,而是幼稚的好奇心和想像。如观蚊成鹤表现作者幼时的可爱天真,想像力的空灵飞动,以及心灵的追求。课文还通过描写表现在童稚的眼里世事是本无所谓大无所谓小的,世界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生变化:丛草可以为林,虫蚊可以为兽,土砾可以为丘壑,所有的一切,俨然一个精致的大千世界,这是视小为大。由于蹲其身,使与台齐,又于定神细思之中,将自己融入而神游其中,将自己化为渺小的虫豸一类。这是视大为小。这些都是想像产生的效果。

  三、话说童年,拓展延伸

  童年的确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满阳光、充满诗意、充满幻想、充满希冀,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以童年为话题,说一句很美的话,长短不限。

  学生说话,教师整理。

  童年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纯真的诗;

  童年是一颗晶莹的露珠;

  童年是刚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

  童年是记忆天幕上永远闪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飞逝不见的箭;

  童年是一颗方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童年是那无忧无虑四处游荡的风;

  童年是妈妈的摇车不停地摇啊摇;

  童年是奶奶的传说充满好奇与幻想

  教师小结:你们看,我们每个人说一句很美的话,组合起来还是一篇散文诗呢!

  四、课堂小结

  童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冀的字眼,更是意趣盎然的人生体验,沈复的《童趣》使我们又重温了记忆中那充溢雅趣的欢乐时光,正如同学们所说,童年是一只飞向憧憬的小鸟,愿我们带着这份童心启程,在秀水蓝天之间放飞希望。

  五、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背诵全文,完成1~8题:

  1、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______》,作者是__代文学家___。课文详细叙述了作者儿时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素帐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____的经过。

  2、下列加粗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心之所向 B、昂首观之

  C、使之冲烟飞鸣 D、项为之强

  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果如鹤唳云端 B、又留蚊于素帐中

  C、为之怡然称快 D、项为之强

  4、文章描述了我从不失童稚的游戏中获得了物外之趣,物外是指 的意思。

  5、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⑴ ( )

  ⑵ ( )

  ⑶ ( )

  ⑷ ( )

  6、结合课文,给古今词作如下分类,每一类举一例并作分析:

  ⑴ 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词:

  ⑵ 消亡不再使用了的词:

  ⑶ 意义转移了的词:

  7、鹤唳是鹤鸣叫,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8、又留蚊于素帐中句中素的意思是 ,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参考答案】

  1、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清 沈复 鹤唳云端 庞然大物

  2、A

  3、D

  4、超出事物本身

  5、⑴ 明察秋毫 ⑵ 怡然自得 ⑶ 夏蚊成雷 ⑷ 庞然大物(解释略)

  6、⑴ 例词:草 ⑵ 例词:余 ⑶ 例词:项(分析略)

  7、风声鹤唳语出《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之极。

  8、白的、没有染色的 素昧平生、素面朝天。

  六、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二,积累语言材料。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观察昆虫是童趣之一,学生们大多有此体验,可让他们讲讲自己观察某种昆虫的情形。

  2、探究:观蚊成鹤情节中,与蚊子形近的飞虫或飞鸟何止百千,作者不比蝇、鸦,为什么非要成鹤呢?请查找有关鹤的意象和象征的资料,并结合沈复的经历解说缘由。

  提示:古时中国的读书人是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的,所谓鹤鸣九皋冲天一鹤,刘禹锡就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句子,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和积极向上的抱负。在作者幼小心灵中,能与冲天之鹤齐舞,成为一鹤排云翱翔蓝天是快意之事。因此文中项为之强不仅是专注的神态描写,而且是心向往之、一意追求的表现。

  3、课外推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其他篇目或其他名家描写童年生活的佳作让学生阅读。如鲁迅小说《社戏》,张洁散文《拣麦穗》,爱亚散文《白雨衣》,狄金森《篱笆那边》等。

【语文课文《童趣》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课文《童趣》教学设计

2.课文《童趣》教学设计范文

3.童趣课文原文

4.《童趣》课文原文

5.《童趣》语文教学设计

6.《童趣》课文翻译

7.童趣课文翻译

8.《童趣》的课文翻译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4516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