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通读全文,正确辨析字形、掌握生字词。

  2.理解朗志万所说“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有是对的。”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3.指导学生从伊琳娜的实验中来体会动手实验的好处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好善于动脑、动手、讲求实践真理的好品质。

重难点、关键

  1.理解科学家朗志万话中的含义。

  2.培养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

  预习作业

  1.通读感知全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有关实践出真理的名人事例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启发:大家还记得《小马过河》的故事吗?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A:讲了小马开始不敢过河,其后经过自己实践终于过了河。

  生B: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都要亲自试一试才知行不行。

  过渡:说得真好,小马正是在妈妈启发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新课的主人公伊琳娜也正是一位爱动脑,求真知的孩子,我们就来看看好是怎么做的。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疏通生字词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引导借助字典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词。读准字音。

  2.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作完成。

  漫出:流出来,过多了。

  鳞:鱼类身体上的一块块小鳞片。用于护身游动时使用的。

  哄骗:欺骗,瞎起哄。

  3.着重指导个别易错字形。

  鳞:左右结构,右下角为“夕”与“ ”。

  漫:换部首比较“慢、蔓”。

  娜:换部首比较“哪”。

  4.师范读全文。

  5.分角色朗读全文(女生读伊琳娜语言,男生读朗志万语言)。

  三、再读课文,讨论理解

  过渡:大家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朗志万出难题考同学们。

  启发:说得真好,朗志万出了一道什么样的怪题?

  生:杯里放一条金鱼为什么水不会漫出?

  过渡:朗志万为什么要提出这道怪题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2~7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1)朗志万提出这道题后同学们怎么做?伊琳娜又是怎么做的?

  (2)结果一样吗?从伊琳娜的言行中你们明白了什么?

  (3)朗志万的话是什么含义?

  2.分小组讨论、交流。

  师相机适时巡视、指导。

  过渡:刚才大家都讲座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由作答,你读懂什么内容大胆讲。

  3.生自由汇报。

  生A:老师我想解答第一题,同学们都纷纷猜测是由于鱼鳞起作用或者是金鱼把水喝了才会让水不漫出。而伊琳娜却不赞成,她经过妈妈提示后亲自做了实验来证明。

  启发:说得真棒,还有谁来说。

  生B:老师,我从伊琳娜的行为中知道了如果遇到难解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实践还是可以得到真理。

  生C:老师,我知道了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盲听盲信,有疑问时要勇于实践获取真知,就像小马妈妈说的“凡事都要试试才行”。

  ……

  小结:大家都说得真好。的确,当你有疑问或遇到疑难问题时不可偏听偏信,而应该用实践来检验。

  4.出示朗志万的话,齐读。

  启发:朗志万最后对伊琳娜所说的话是什么含义?

  生A:我从他话中明白了只有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真相到底怎样。

  生B:我从中明白了不能因为他是某个名人而认为他们的话都对而全信,应当凭着自己的头脑,用实践来检验才会得到真理。

  小结:说出了老师的心声,真棒。这正是所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名人也是这样爱实践,勤动脑的吗?

  四、延伸教育

  1.生自由讲述收集的小故事。

  2.你们从这些小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今后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生A:我也要像伊琳娜那样多动脑、动手。

  生B:我会亲自去做做。

  生C:如果不能亲自做,我也要找有关资料来证明。

  ……

  五、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学们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灰心,也不要偏听偏信或听信权威,而就多动脑,动手亲自去实验下,相信真相会在你们的手中。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5

  《动手做做看》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一、复习导入

  板书:哄 骗

  你们还认识吗?(齐读)

  指导书写:陈彦如欺骗老师说,他把一匹马压扁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送入田字格,带读词语:哄骗、哄堂大笑、欺骗)

  回顾课文:

  ①课文中还有一位小朋友也被哄骗了,她的名字叫“伊琳娜’。(板书),是谁哄骗了她呢?朗志万(板书),他是法国著名科学家。

  ②谁能用黑板上的词概括一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科学家朗志万哄骗了伊琳娜。)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哄骗”展开讨论:

  ①读课文,思考:朗志万是怎样哄骗伊琳娜等小朋友的?

  讨论:屏幕出示朗志万的话:请生读—理解—齐读

  重点理解“漫”

  讨论:对于朗志万的问题,小朋友是如何回答的?

  同学们,人们一般会怀疑科学家的话吗?(不会怀疑)

  那么,对于科学家朗志万的话,小朋友们有没有怀疑?(没有)

  所以一位小朋友毫不怀疑地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读出毫不怀疑)

  所以另一个小朋友十分肯定地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读出不假思索)

  (2)围绕伊琳娜的实验揭示文意——“动手做做看”。

  a 伊琳娜觉得他们说对了没?(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b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

  出示: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并用这句话随时提醒自己 ②读好妈妈的话。

  C 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伊琳娜动手做了吗?

  她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交流:①结果是:“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

  ②你们能用朗读把伊琳娜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吗?注意读出质问的样子。一起读读。(读第六自然段)

  ③体会她当时的心情。(伊琳娜看到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想的?)

  (3)释题:不是真的哄骗,升华主题:敢于质疑。

  ①看到这样的结果,她是怎么做的?(生气、质问)

  ②朗志万听到伊琳娜生气的质问会有什么反应?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讨论:①朗志万是不是真的在哄骗小朋友呢? (板书:哄骗加上引号)

  ②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读了朗志万说的话,我知道了不要随便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

  ③你能把你的理解用这样的方式总结一下吗?〈课件显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

  ④讨论: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

三、总结:

  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亲自试一下才知道。

  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认真想一想。

  电视里做的实验结果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⑤。那科学家的话是不是不要信?读课文结尾朗志万的话,说说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教师提示下面几中理解引导学生讨论。

  a科学家讲的话,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试一试。

  b我们要怀疑科学家讲的话。

  c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时,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d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4)、分角色读课文,想想伊琳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分角色读全文

  讨论小结:伊琳娜是位敢于质疑的孩子。

  介绍伊琳娜:是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科学家。

四、拓展

  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做实验:杯子里装满水,在上面放上一张纸,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五、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 敢于质疑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课件、一个玻璃杯、一张纸。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1269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