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能力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丰富的数学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等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等式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感知等量代换。

  1.运用学具,开展拼图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

  生:玩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拼一个材料中所给的长方形。请拼好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拼法。

  (1)请你说说你是用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

  生1:我是用两个梯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请学生上来摆)

  (2)有不同的拼法吗?

  生2:我是用六个三角形拼成的。(请学生上来摆)

  (黑板上展示两种拼法)

  2.观察、思考、交流,体会等量代换思想。

  师:你们刚才有各种各样的拼法,其实归纳起来就两种:一种是用两个梯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还有一种是用六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六个三角形)

  师:如果老师想把那两个梯形替换成三角形需要几个,请同学们动手摆一下。

  摆好的同学请把手举起来。

  生:我用四个三角形替换了两个梯形。

  师:有不同答案吗?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对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梯形=四个三角形。

  师:我们通过替换也得出一长方形=六个三角形

  3.揭示课题。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换的过程当中,就已经运用了一种数学思想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一张十元的钱可以等值代换10张一元的钱。在同学们熟悉的故事《曹冲称象》当中,聪明的曹冲就是用石头的重量代换大象的重量,

  二:尝试解决,拓宽思维,应用提高。

  师:老师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今天,数学王国正在进行一场数学大擂台,热闹非凡,同学们想参加吗?

  生:想(大声地回答)

  师:那么你们做好准备了没,我们马上要出发了。

  生:好了。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轮的赛题,红红的苹果真好吃!从这幅图中你们得到了什么信息?

  生1:1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

  生2:2个青苹果=6个小苹果

  师;那让我们求的是什么呢?

  生:2个红苹果=()个小苹果

  师:请做好的同学把手举起来,有这么多同学做好了,来你说,是多少。

  生1:12个。

  生2:12个。

  师: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到底是多少?老师请同学起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有1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2个青苹果=6个小苹果可以得出1个红苹果=6个小苹果。从而得出2个红苹果=(12)小苹果。

  师:看来同学们这一轮比赛结果都不错,请看第二轮的赛题。请一个同学起来读一下。

  生:2个红苹果=1个菠萝,1个西瓜=2个菠萝,1个西瓜=()个红苹果

  师:这位同学读的很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是怎么来理解这一题的。

  生1:通过反复读题目,我发现菠萝既和苹果有关系,也和西瓜有关系。

  生2:我只要求出2个菠萝=?个红苹果,就能求出1个西瓜=()个红苹果。

  师:请同学们快点算一算。

  师:这么快就算好了,老师请同学起来说,是多少。

  生1:4个

  生2:4个

  师:那怎么来的呢?

  生:我根据2个红苹果=1个菠萝,1个西瓜=2个菠萝求出了2个菠萝=4个红苹果.

  师:非常棒!做对的同学请举手,这一轮对的同学就相对少了,同学们还有信心继续往下赛吗?

  全班同学大声回答:有

  师:好,看第3轮的赛题,用那个同学愿意来读一下吗、

  生1:=+=240,=++,那么=(),=()

  师:请同学们动动脑筋,应该怎么做?

  生:用三个小正方形相加去代换三角形,从而得出四个小正方形相加等于240,得出一个小正方形等于60,三角形等于180。

  师:这位同学讲解的很好,你们的思考方法也和他的一样吗?无论你们怎么做,同桌之间互相讲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结课:这节课快接近尾声了,在最后老师想讲一个关于等量代换的故事。(故事内容略)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将等量代换思想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苹果贴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讲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

  多聪明的曹冲啊!当时他只有7岁,之所以他能成功地称出大象的重量,受到官员们的.称赞,就是因为他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板书)

  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先是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运用代换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师:要想很好地落实目标,运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认识一个新朋友,出示:天平。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

  生根据已有知识自由回答。

  师:这是天平,如果天平平衡了,说明两边的重量相等。

  师:今天,“天平”将和我们一起学习“等量代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书109页,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条件和问题。

  师:在本例题中,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那么1个西瓜与几个苹果同样重呢?这节课,我们将和曹冲一样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请看自学提示:

  (1)、认真观察,寻找其中等量的关系,思考:一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

  (2)、带着自己的思考方法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说清楚思路,然后选代表汇报。

  师强调:观察后,先自己思考,有方法后再与小组讨论。

  生学习,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引导学生说算理: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呢?

  学生汇报: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同样重。

  师:用算式怎样计算呢?

  生汇报,师板书:4×4=16(个)

  师: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都重4千克,初步渗透要抓住一个中间量。(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寻找中间量的过程。)

  板书:1个西瓜=4千克=16个苹果

  4、举一反三:

  完成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独立完成

  反馈展示算理:要求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质量关系进行等量代换。或者先将1头牛代换成羊,就可求出2头牛可换几只羊了。

  总结:上面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师生总结方法:

  1、仔细观察,寻找中间量。

  2、知道要求的量=几个中间量;一个中间量=几个其它量

  师:好,我们就用得出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师:八戒想用一本书换12支自动笔,他认为这样很划算,1个可以换12个。看到这些信息,你认为八戒说得对吗?(课件出示)

  引导说出理由。

  师小结:是的,我们今天所学的“等量代换”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质量,也可以是同等价钱、同等数量……

  2、111页4题: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3、111页3题。

四、总结拓展: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古代的等量代换。

  师:在没有货币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运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来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了,课下同学们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了解我们中国商品社会的发展历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1566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