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五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写段意。

  3、认识并学习西门豹注重调查研究、关心民众、有勇有谋并能将计就计、巧妙地惩办巫婆、官绅、破除迷信、成功治妖的精神。

  4、感情朗读课文,按要求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要点: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文章的1-9自然段。

  过程:(略)

  第二课时

  要点:学习课文10-14自然段,重点理解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的,从而认识西门豹这个人物。

 过程: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地,看到的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当他深入调查研究之后,找到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这两个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首先是要破除迷信,而迷信的根源是巫婆、官绅在捣鬼。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西门豹是怎样解决河伯娶媳妇这个最根本的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讨论的内容。

  3、西门豹调查了解邺地的实情之后,他是怎么说的?(翻书P60,齐读西门豹说的话)

  4、我也去送新娘这句话含义深刻,你是怎么理解的?

  5、下面我们就具体地去看看西门豹是怎样去送新娘的?(请大家自读课文10-13段,边读边思考: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是以什么理由并用什么办法惩治的?在书上勾画批注)。

  6、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刚才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的情况。请先讨论:西门豹先后惩治了哪些人?

  7、请一个同学读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看图边想,西门豹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巫婆和官绅头子去死的。

  8、西门豹怎样当众送他们去死的呢?也就是说以什么理由、用什么办法为民除害的?(默读11自然段,用1、2、3标出西门豹送巫婆去死的三个步骤)

  9、是哪三个步骤?

  10、第一步西门豹看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1、第二步西门豹找了什么理由惩治巫婆?(用~~~~勾出西门豹说的话)

  理解句子:

  ①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②找了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惩治巫婆?

  ③惩治巫婆最关键的话在哪里?从字面上看他说这句话时是以什么语气来说的?麻烦是什么意思?按这种理解该怎样读?

  ④西门豹内心深处真的是很客气的吗?那是怎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态度强硬、不置分辩而没有商量余地?

  ⑤该怎样读这个句子(与刚才朗读比较)。

  12、巫婆愿意去说吗?他会怎样?

  13、西门豹第三步又是怎样做的呢?这里进一步看出西门豹怎样?14、西门豹惩治巫婆的这一部分我们是以怎样的步骤来学习的?

  15、下面就请按上面教的学法,自学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这部分。(按小黑板出示的自学提示进行讨论)16、就这样,西门豹借着送新娘不费口舌、不动声色、不露痕迹地当众处死了神害的首恶份子,这样达到了什么目的?作为县官的西门豹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仅仅这样做够不够?对!他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面对漳河站了很久。他又在想些什么呢?(小声读12自然段,他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样说的?用勾出)17、西门豹说这些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体会西门豹说话的语气和心情,同桌练读)

  18、真是说者容易听者难啊!此时此刻,官绅们怎样呢?(看图想象说话)

  19、看到此情,老百姓明白了什么?(读句子)

  20、从此,谁也发大水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什么?

  21、学到这里,聪明的孩子们会清楚地认识到:西门豹借送新娘实际上做了什么?他送走的仅仅是两个人吗?

  22、作业 邺地的大官,他手握大权,完全可以直接杀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官绅,可他却选择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借送新娘当众处死了他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这个办法真巧妙啊!这叫什么办法?

  23、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看书)

  24、引读日久天长,背景离乡的人们陆续回到这里安居乐业、辛勤耕耘,人们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5、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26、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第三课时

  要点:总结全文,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过程:(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

  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小黑板

  教学课时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 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自评自改

  2、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五、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检查朗读。

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29661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