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3

  【教学背景】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讲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许多次却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课文可分为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体会实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动作与语言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读题质疑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做——《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

  2、读题。学课文从题目开始,谁愿意读读课题。老师注意倾听学生强调了哪个字眼。

  3、质疑。你特别强调××这个词?你很想知道——?(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成功的原因)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吧!这是我们解决心中疑问最好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停下来反复多读几遍,读通顺了再向下进行。

  2、认读词语。学生试读,开火车领读,齐读。

  瓶子 绳子 铅锤 茶杯 代表

  实验 危险 顺利 成功

  激动 获得 教育家

  如实 不假思索

  3、学习“系”字。

  (1)正音。

  A、出示:系。这个字念什么?是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请同学们看看在课文中这个句子里,它应该读什么音?。

  出示: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

  B、 了解字义,确定字音。

  当我们无法确定,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找到最权威的依据——字典。

  出示,“系”字两个读音的义项。

  “系(jì)”是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打结、扣。运用范围很小,只用于“系鞋带”“系围裙”“系领带”“系扣子”等词语中。

  “系(xì)”是多义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8个义项:①系统;②高等学校中按学科所分的教学行政单位;③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④联结、联系;⑤牵挂;⑥把人或东西捆住后往上提或向下送;⑦拴、绑;⑧拘禁:系狱。

  由以上义项可知:“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中的“系”属于义项⑦,表示“拴”(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故读xì。这个义项的xì,常有人误读成jì。

  C、读句子,巩固读音。

  (2)学习写字“系”“索”“绳”。

  A、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你看看老师画的像什么?和“系”字哪部分很像?

  B、这是古代字的写法,像一束丝线的形状,写成现在汉字的样子就是“糸”,读音是mì。在这一束丝线上面有一只手,表示提着拉着的意思,这个字就念“系”。练习写。

  C、本课中还有个字也有“糸”这个部件,找找看。

  可见,“索”这个字也和丝线有关,但是它所表示的绳索更粗、更结实些,后来引申为“线索”“思索”,练习写。

  D、请同学们观察写字表里的这些汉字,还有一个字也和“糸”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系”做左偏旁的时候就简化成了“纟”,与丝织品、绳线、颜色、纺织动作有关。练习写“绳”。

  E、我们中国的汉字是最有魅力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无穷的奥秘。

三、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一)实验前

  1、这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在外国教育家做的这次实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实验前准备的这一部分,想一想、画一画这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代表着什么?有着怎样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

  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练习:如果铅锤在规定时间内 ,就表示 ;相反,如果铅锤在规定时间内 ,就表示 。

  在这紧急关头谁不想赶紧逃离啊,可是——

  出示句子: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

  如果你就这位教育家你会怎样说这句话提醒这三名学生。指名读,齐读。

(二)实验中

  1、实验开始了,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学生接读。

  出示句子: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2、引导学生体会情况紧急、危险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前面的“危险!快上来!读得快一点,急促一些,但是后面的省略号处要注意拖长声音。根据当时的情形决定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

  3、多么危急的时刻啊,实验成功了吗?你从哪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4、联系下文理解“顺利”。

  如果不顺利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联系后文“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与往次孩子争、抢、堵恰恰相反,这一次三个学生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由此可见,要想成功就需要大家——团结合作。(板书)

  5、在这危急时刻,是谁指引大家有秩序地脱离险境的呢?她是怎么指挥大家的?

  出示句子: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提示学生注意“低声”,通过朗读体会、表现。

  6、理解前文理解“如实”。

  正是这句话才使三个孩子有秩序地顺利脱险,后来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她俩说了什么?”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请两名学生回答。注意与原文相符。

  刚才是怎么说的现在就还怎么说,一五一十地,这就是“如实”。

  7、理解“不假思索”。

  在这危急时刻,时间就是生命,谁不想第一时间撤离啊,多等一秒就多一分危险,留在最后就有可能——

  可是小女孩却让别人先走,把自己留在最后,我们和那位教育家都不禁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出示句子: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指名读,从读中引导学生体会女孩的干脆、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进而理解“不假思索”。

  是啊,对于小女孩来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发了芽。所以当教育家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还用得着多考虑吗?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诉这位教育家,齐读(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先人后己(板书)

三、总结全文,体会主旨。

  这次实验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因为小女孩──先人后己,还有大家──团结合作。不管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沉着冷静想办法,心中有他人。只顾自己,谁也不会脱险,相反有了危险,首先想到别人,即使在最后也会因顺利,为大家、为自己赢得成功!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2.《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案例

3.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范文

4.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

5.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内容

6.《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及反思

7.《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8.《一次成功的实验》的优秀教学设计

9.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的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4106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