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观潮》七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教材特点分析

  《观潮》这篇课文选自省编教材六年制第七册第10课。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举世文明的钱塘江大潮,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文章一开头,即以天下奇观四字统领全文,接着围绕奇字,用三个逻辑段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奇,既是文章的主线,又是文章的中心。

  潮来之前,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作者通过对江边远、近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宁静的气氛,目的在于同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这段,作者还通过人山人海的人潮,及观潮人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的急切心情的描写为大潮的到来创设了一种特有的情境,进一步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来之时就更奇了。这一段作者根据细心观察,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非常具体形象地记叙了潮来之时的情景。我们可以从作者抓住描写的两个方面来体会潮水之奇。声这方面,作者三处写了潮声,从闷雷滚动到响声越来越大再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作者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声音的变化,再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这巨大的声音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潮水之大;这巨大的声音突出了什么?突出了一个奇字。形这方面,从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到白浪翻滚形成城墙,再到浪潮飞奔而来,作者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再现了大潮的势不可挡,进一步突出了一个奇字。

  潮头过后,余波漫天卷地涌来,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再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七八米高,足见潮势之猛,留给我们的仍是一个奇字。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5441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