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课文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背诵全文。

  2、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3、之以的用法。

  【教学方法】

  精读课。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初中,我们学过《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明确: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者抒发对古代文明遗迹的赞美,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颂以及由此引发的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游记,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这篇游记就是北宋散文家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它通过作者的亲身游历探险,借助游褒禅山,发幽微之思,阐发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为我们阐发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观点给我们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简介作者并解题

  1、记是一种文体,可说明、议论、描写、叙述。《游褒禅山记》是游褒禅山后所记,所以它是一篇游记。

  2、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晚号半山。神宗时,曾推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我执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临川集》等》。

  3、关于本文的写作背景,预习提示已经说过,这里稍作补充如下: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三、讲解文章的主旨

  1、放录音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全文,在齐读前先检查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正音:

  无物以相之(xiàng) 何可胜道也哉(shēng) 长乐王回深父(fǔ)

  3、教师指出: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可能说出多种答案,可以稍加讨论。对不确切的答案应作一点分析,例如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一句是就仆碑而言,不过是信笔拈来,与游洞无关。作者此次游褒禅山的主要目标是游洞,他的主要感受是缘此而生。)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4、追问: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

  答: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

  问: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

  答:因为已经尽吾志了。

  问:尽吾志是什么意思?

  答: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5、问: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

  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问: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

  答:至洞之深处。

  问: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

  答: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

  问: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

  答:无限风光在险峰。

  问: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随之。

  小结: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四、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

  (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

  五、归纳文章布局的特点

  (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已经涉及布局的一些特点。这里只稍作补充,然后归纳。)

  问: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答: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

  (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

  问:作者发了哪些议论?

  答: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问:前一点是由什么事情生发出来的?

  答:游后洞而未能极夫游之乐。

  问:后一点呢?

  答: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可见第3、4段是议论部分,分别照应第1、2段。)

  六、诵读第1段

  1、教师先范读一遍,指名朗读、口译。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重点掌握以下词、句:

  ⑴ 一词多义:

  ① 卒:

  A、死,卒葬之。

  B、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C、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② 文:

  A、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

  B、文字,独其为文。

  C、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③ 道:

  A、道路,有碑仆道。

  B、说、讲,何可胜道也哉。

  C、道理,传道受业(《师说》)。

  D、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 极:

  A、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

  B、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⑵ 词性活用:

  ①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② 名:

  A、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B、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③ 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⑶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① 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 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这些词语的掌握揉进翻译疏通课文时。)

  2、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根据文中的方位,画出虚拟示意图。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作者游褒禅山,介绍褒禅山的由来引出慧空禅院,又引出要游华山洞,可写那些仆碑以及仆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无,好象作者的闲笔,是不是因该删去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先留下来到后面解疑。)

  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

  (讨论)

  4、引领学生背诵这一段,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5、指点与答疑:

  ⑴ 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

  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⑵ 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 ,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 花华分开。

  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

  6、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8219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