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说》的优秀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雨说》的优秀说课稿

  《雨说》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单元提示指出: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自然美景,理解诗人情感;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于1979年写的一首现代诗。是写给经历了文革磨难的中国儿童的,诗歌如同一位富有爱心的妈妈的絮语温柔细腻,娓娓道来。其次语言形象生动。所以针对单元要求我将“朗读诗歌,体会并表现作者、作品情感”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作为第二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重点。它是由诗歌的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决定的。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把第一个目标作为难点。因为语文课程标准几个学段在阅读一栏中同时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虽然要求因学段不同有一定梯度,但朗读诗歌,体会并表现作者、作品情感以一贯的、长期的,所以我把它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导语我这样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诗人正愁余先生的诗《雨说》,雨会说话吗?显然诗人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看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儿童而歌”,为什么要“为生活在中国大地的儿童而歌”呢?这首诗写于1979年。1979年之前是新中国经历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儿童失学、校园荒芜,青少年与大人一起经历苦难。此时文革刚刚结束,经历十年浩劫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而诗中的“雨说”,也是诗人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展示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并表现作者、作品的情感。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魅力。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对课文的感觉是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首先要求学生用朗读诗歌的方法自由朗读这首诗,并谈谈读这首诗的感觉。学生会从语速,语调、语气、情感基调、饱含深情,语言特色等等多个方面畅谈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老师配乐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诗中情感并思考: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诗中浓浓深情,读一读,读出自己对诗的理解。

  老师及时总结:《雨说》中的每个字都是跳动的精灵,是流动的音符,在不知不不觉中爱的雨露滋润了每个孩子的心田。

  三、品味语言,美点寻踪。

  1诗的语言是精炼的、含蓄的、形象的。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诗之美,清谈一谈。

  老师举例:

  有一天,你们吃著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吃”、“擦”二字唤起我们无边的想象和联想,孩子吃苹果擦嘴的形象栩栩如生,历历在目。以苹果的香甜,比喻幸福甜蜜生活,既形象生动,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祝福。

  2、学生跳读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地方并赏析。

  3、同桌交流。

  4、展示老师引导。

  四、发挥想象、片段练习。

  任意选取一个诗节,发挥想象,写出一个小片段。

  1、学生写后展示。

  五、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春雨温柔的诉说,妈妈亲切的絮语,爱的真心祝福。这也是郑愁予先生对中国孩子的祝福。让我们多读诗,感悟人间真情。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让我们多读书,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六、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03336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