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解读

  1、使用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题《主动沟通 健康成长》。

  2、课标的具体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3、本框的地位及作用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此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为过渡到本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是初中生面临的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框就是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本框遵循从“观念”到“行为”的编写思路,分为“师生交往新观念”和“共筑师生情感桥梁”两个子目,既是第四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全书的教学重点。

  认知影响行为,师生交往观念影响着师生交往的行为。树立师生交往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师生交往,共筑师生情感桥梁,既是教学重点,又是社会热点。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增进师生情感,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为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及现实意义。

  4、本框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重点依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因此,共筑师生情感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正在探讨的新课题,既是社会热点,又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学会理解和有效的沟通

  难点依据:由于师生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在一些问题上构成矛盾、冲突和对立。加上学生独立意识飞速发展,缺乏教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能很好地从教师的角度、立场看问题。因而学生理解教师和与教师有效沟通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本课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沟通的基本准则;掌握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2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与教师交往,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认同新型师生关系之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都有尊重教师,乐于接受教师教导的自然倾向,即具有向师性。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飞速发展,一部分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误解,以及受到自身的封闭、羞怯、逆反等不良心理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与矛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本框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现状,围绕如何使课堂成为友好师生交往的范例,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为:

  (1)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学校师生交往中真实生动的案例,创设情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分析、激励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活动探究法。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拟表演等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2)自主探究法。即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3)总结反思法。即活动结束后,由学生总结归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此手段运用可以增强感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五、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表层切入,深层领悟。

  1、导入新课。(2—3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课采用播放录相导入法。

  播放视频片断: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志愿者教师徐本禹感人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设计依据:

  (1)录相播放感人故事具有典型性和直观性,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6774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