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

  写的一篇准确把握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牢牢捉住“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整体到局部,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教学这篇课文计划要两课时,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准确读写本文生字词,并解释生字词意思。能找出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特征。通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说明顺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教学重点

  作者抓住什么来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二、 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有审美条件的审美艺术,因此可以充分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园林的图片,让学生对园林的认识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增强教学效果。

  2.问答式教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师设计精辟有效的问题能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指导

  1.自主学习指导。通过圈点勾画法,指导学生动笔勾画文中关键词句,筛选文本信息。

  2.合作、探究指导。鼓励学生交流信息,在思维碰撞中质疑,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计用时2分钟)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能与天堂媲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拥有一批能体现江南诗情画意的古典园林,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图片)这些图片让我们看到苏州园林的美,而有一位作家更是用他的慧眼写下了一篇文章,用他精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

  设计目的:俗语加上图片展示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给予学生以苏州园林的直观印象,为课堂学习创设氛围。

  (二)整体感知:(预计用时8分钟)

  1.作者介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学生准确读出并解释)

  3.学生自读,教师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设疑引导 (要求:运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圈画关键词句)

  (1)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美是怎样的美?(提示:可用文中的句子,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设计目的: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抓住要点,因此,这一环节的问题设计有助于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完成教学目标1、2。

  (三)品读课文:(预计用时20分钟)

  1.学生听第1、2段录音

  2.请学生朗读第1、2段

  3.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

  (1) 为体现“图画美”这一特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操作的?

  (2) 他们的设计成功了吗?

  4.学生自读第3—9段,要求:画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5.请学生展示自读、合作的成果

  (1)请学生朗读体现图画美的段落,并以“我看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美”在 ”的句式来概括。

  (2)教师根据学生所读段落,展示相关图片,并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

  6. 对照板书,结合文本,思考:

  (1) 第1、2段与第3、9段从结构上分析是什么关系?(总分)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局部→逻辑顺序)

  设计目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时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此外,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为学生创设没的情境,文字与图片的结合,让给学生充分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完成教学目标3。

  (四)拓展练习(预计用时6分钟)

  1.多媒体出示学校相关图片,请学生观察并写几句话。(要求:突出说明对象特征。)

  (五)课堂总结(预计用时2分钟)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处处都突出“图画美”这一特征,作者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知道写说明文就得紧紧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并且要善于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对说明对象进行说明,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这也是下一节课中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预计用时2分钟)

  1.完成《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的练习

  2.回顾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一.总特征:图画美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说明顺序:整体 局部 (逻辑顺序)

  设计目的:这一板书直观的体现本课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本课的印象。

说课稿 篇2

  1、说教材:《藏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2、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3、说目标:

  1、认、读、记文章中的九个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特点以及形成程。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4、说重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5、说准备

  1、通过网络查询藏戏的历史、剧目、图片、录像等

6、说方法

  1、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2、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考、总结能力。

7、说过程

一、播放录像,悬疑导入:即利用个开头的三个排比式反问句进行导入。“世界上……”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解决生字词,体会文章大意。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朗读出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举。

  2、同桌间互相提问、阅读读文章中介绍藏戏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最后老师问,学生读,营造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藏戏的形成、特色进行汇总发言,不完整的学生间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领和总结。在此穿插欣赏藏戏的图片。

四、训练检测,目标探究:难理解、易混淆字词的解释。预设问题解答。学生自主总结中心思想。

六、迁移应用、拓展探究:将藏戏和其他的剧种做对比,进一步感受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七、说板书设计:藏戏

  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八、说时间安排:

  导课(3分钟)

  阅读:(7分钟)

  互动(25分钟)

  训练(5分钟),

  拓展(5分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00760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