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3)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为此,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创造中培养创新能力。

二、说目标:

  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结合语境猜测、验证“巴望、焦急、疲劳”等词语的意思。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这也是教学难点。

三、说流程:

  基于寓言的人文性特点与教学目标,我把教案设计成:谈话——初读,——究因——感悟——明理——拓展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请听课文欣赏(放课件)同学们认真听 认真看

  第二环节:初读,整体感知课文

  这环节让学生带着课题中的疑问,反复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先从课题中的“苗、助、长”的理解入手,问,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引出“揠”的理解。先猜测,后查字典。

  再从课题质疑:然后请小朋友们朗读课文,并把觉得有意思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第三环节:究因,理解操之过急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明确农夫操之过急的心态,为下文的理解打下铺垫。同时,抓住这一主线,带动“巴望”“焦急”等词语的教学。利用这些词语带动上下文阅读,结合语境想象理解,借助关于“急”的成语小结内容,巧妙地将识字与理解课文相互渗透,真正实现随文识字。

  主要过程如下:

  1、农夫种了禾苗后是怎样的心情?请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你好像听到了农夫对禾苗说什么?想象,进一步体会“巴望”的心态。

  3、读出焦急的语气。

  4、“急”字换成语,(词卡揭示:迫不及待、急于求成、急不可待、操之过急)一起读一读。既积累词语,又能巧妙概括此段内容。

  第四环节:感悟,换位发表看法

  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情境,多角度展开想象,体会农夫做法的愚蠢,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明理,表演创编故事

  1、情境再现: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小组想像一下,演一演,看谁演得最好

  第六环节:拓展,说一 说

  2、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组讨论)

四、说理念:

  在《揠苗助长》这课设计中,我着重于让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随文创造。

  首先是引导大胆猜测。对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运用“猜想”的方法,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知识基础,能够自己猜出意思的就不要查字典,对猜测不放心的可以查字典进行验证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求索的精神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其次是引导创造形象。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和理解课文情境,一是引导展开丰富想象,还原具体形象。通过“从课文内容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将课文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二是展开丰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注意随机引导,促进学生拓展开去,创造新的形象,诸如:儿子焦急的形象、那人悔恨的形象、重整其鼓的形象。这就能让学生在形象的想象创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加强对课文的感悟。

  再则是引导介入评价。小学生对蕴含于课文情境中的深刻蕴含往往难以理解,就事论事地引导理解,学生则难以接受。为此,教者引导学生一会儿充当拔苗人,一会儿充当旁观者,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谈看法,说感受。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蕴涵的领悟同时,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邮件好管家》这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的第二单元第八课。本册教材通过“网络与生活”、“网上交流”、“网上安家”等三个单元,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网络的基本知识,学会网上的基本技能,培养初步的网络道德文明,并能利用网页形式加工处理发布信息,进一步培养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册教材一直围绕着“网络”为主线,逐步深入细致的进行了各单元内容的学习。

  《邮件好管家》作为第二单元“网上交流”的组成部分,这课的学习任务是在第七课(即能在Foxmail中收发电子邮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foxmail,初步掌握在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并学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及设置多账号多用户用法。我认为,本课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foxmail软件提供了高效管理电子邮件的功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应当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并掌握。本课在整册教材中主要起到了衔接的作用,作为基本技能课,是学习与网络有关内容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纬度来进行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认识foxmail附件;理解附件的作用;认识地址簿,理解其作用。

  技能目标:1.掌握Foxmail中收发附件的技能;

  2.会运用Foxmail的地址薄功能。

  情感目标:本课就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交流上,不但要交流还要方便交流。“精于管理自己的日常邮件”是本课向学生传达的情感信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熟悉Foxmail软件环境,充分运用Foxmail管理电子邮件交流,使用foxmail收发附件,在foxmail中设置地址簿,挖掘Foxmail的强大功能使之更好服务于电子邮件交流。

  教学难点:掌握foxmail中地址簿的功能及操作。

四、说学生

  学习有关网络方面的知识,一直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在前一节课,对客户端软件foxmail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的使用foxmail收发电子邮件。在本课进一步学习foxmail的其他功能里,学生更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来的求知欲特别明显。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程特征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法: 如“启发式”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

  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那么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本课中,我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操作实践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四个环节。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 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 展示自我,巩固新知;

  (四) 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导入

  奥运会在美丽的雅典隆重的举行,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英雄们的形象,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他是参与什么项目的?老师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刘翔 110米跨栏跑等)

  2、 介绍完毕,引入知识点,设疑。

  原来每一位同学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英雄,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你是否是真的了解他?课前老师给每一位同学都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介绍的都是奥运会的英雄,还有他们的照片,请同学们用foxmail收取老师给你们发的这封邮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1、收取信件,发现问题。

  学生在收取邮件后,发现只有老师写给学生的信,并没有小文章和照片。

  2、质疑,探索新知。

  任务一:谁收到了英雄的照片?他是谁?(时间5分钟)没有收到的同学尝试着找一找,小文章和照片都跑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法及合作精神。

  任务二:把你知道的奥运英雄的资料及图片发给班级所有的同学!

  1、设疑

  设置问题:暂时我们不知道其他同学的联系信息,如果我们把联系人的信息建立起来,岂不是很方便,在foxmail中如何建立联系人的信息?

  2、探索新知

  尝试性操作。

  (三)展示自我,巩固新知;

  1、一位同学演示收取附件的方法,并介绍添加附件的方式。

  2、一学生演示使用地址簿。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又共同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四)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认为快捷。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说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做练习时,我要求后进生尽量熟练掌握一种操作方法。中等生除熟练掌握一种操作方法外,还要会用其它方法完成操作。优等生要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方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所进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434916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