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2)

谎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先算什么。

教学资源:教学例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学:

  谈话:星期天,小猴淙淙家要来客人,猴妈妈带着小猴淙淙一起到果园里采桃子招待客人。瞧,一番忙碌后,他俩收获可真不少。(出示教学例图)

二、进入情境,探求新知:

1、 例题探究: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2) 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能即时口答的解决,再有选择地板书下面的两个问题:A、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

  B、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

  (3) 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A、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

  B、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123=36(个)

  36+6=42(个)

  (4) 你先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

  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两种想法:

  A、 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是猴妈妈采的个数题目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因此必须先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先算出来;

  B、 知道了猴妈妈采了3筐,每筐12个,就可以先算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合起来。

  (5) 集体口答。

2、 学习试一试:

  (1) 要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了多少个,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独自计算,算好后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 指名说出自己的算式,教师板书:123=36(个)

  36-6=30(个)

  (3)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 反思:

  (1)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 讲述;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也可以从条件出发确定先算什么。

  (3) 这两道题各是用什么算法接问题的?(揭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 想想做做1:口算给同桌听,每人口算两组题,一个回答,另一个判断正误。

  2、 想想做做2、3:先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练习解答。

  3、 想想做做4:

  (1) 理解题意;这是第2卷,还可以再拍6张是什么意思,你能换句话说一说吗?

  (2)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 想想做做5:

  (1) 学生独立解答。

  (2) 指明回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5、 想想做做6:

  (1)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 体温: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自己的问题?

  (3) 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提问并可以指名某个同学解答自己的提问,由大家判断对错。

四、总结评价,点拨方法: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吗?今天接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两步计算,关键是确定先算什么。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如果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就要把它先算出来。也可以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条件想一想能先求出什么,再接着往下算。

教学板书:

  猴妈妈:3筐,每筐12个

  小猴:6个

  (1)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 (2)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

  123=36(个) 123=36(个)

  36+6=42(个) 36-6=30(个)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的口算和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 加深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认识,教熟练地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初步具有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体会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数学卡片(口算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数学乐园又向那么开放啦,你们想去游玩吗?去数学乐园得闯过三关,你有这个信心吗?

二、知识梳理:

  (巧过第一关)

1、 练习六第1题:

  (1)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 集体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我比电脑算得快:

  补充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乘法口算,让学生快速抢答。

  (争过第二关)

3、练习六第2题:

  (1) 学生独立练习,指名4位学生板演。

  (2) 集体交流,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3) 思考:笔算乘法和口算乘法有什么联系?

三、实际应用:

  (勇过第三关)

1、 练习六第3题:

  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玩得可开心啦!你们瞧:

  (1) 学生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 指名汇报,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怎样想的?

2、 练习六第4题:

  谈话:南极的企鹅也到我们这儿来做客了,它正在和老母鸡在比一比呢!

  (1) 说说题意。

  (2)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板演。

  (3) 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怎样想的。

  (4) 教师说明:孵小企鹅的天数是在和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在比,所以要先求出孵小鸡的天数的3倍是多少。

3、 练习六第5题;

  (1) 谈话:星期天,小朋友们到花园里去做义务劳动。瞧,花园里有些什么花??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理解月季花的盆数是杜鹃花和茶花总数的`2倍的?动脑筋求出月季花有多少盆?指名板演,并说说怎样想的?

  (3) 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和茶花的总数少5盆你会列式计算吗?独立计算,集体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4) 如果把第3个条件改成月季花的盆数比杜鹃花的2倍多3盆你还会算吗?计算交流。

  (5) 课外拓展;要求学生改变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变成不同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且列式解答,在小组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游玩了数学乐园,你有什么收获?《乘加、乘减》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 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2.《乘加乘减》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3.二年级《乘加乘减》说课稿

4.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说课稿

5.《乘车安全》教学设计

6.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7.《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8.乘车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huangyan/34512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