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数学各年级学习方法

老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小学数学各年级学习方法

  数学是小学很重要的一门课, 如果小学数学没学好, 以后初中学数学学起来也会很吃力,所以, 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要让今天的疏忽成为终生的遗憾,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学数学各年级学习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一方面就是作业要按时完成,另一方面是训练孩子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要利用数学练习本让孩子练习写数和写算式。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够的,所以要经常性的练习。一年级要多让孩子借助小棒等工具摆一摆、说一说计算思路。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是在对面人的左边还是右边。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让孩子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

  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问问孩子:“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孩子一边算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孩子“是这样的”要好得多。总之,一年级孩子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所以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家长可利用摆小棒的方法,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孩子觉得加法的累积,再介绍乘法,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愿意去学乘法了。

  2、利用生活知识学习。

  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孩子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家长就先用一些生活经验来帮其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孩子理解题意。

  3、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带孩子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4、为孩子创造机会,使他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孩子已经知道了,家长可以提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孩子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那我来问个问题”,家长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与家长讨论,孩子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家长从孩子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孩子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他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1、加强三年级孩子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有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常只重算法,忽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因而只能机械地应用学过的东西,或简单地模仿做过的例题,不能在变化了的情况下迁移;或者只知道一些定义,而不能全面掌握属于这一概念的东西。

  例如,孩子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半径,但在作图或解题时又常常只能举出垂直方向上的半径,不能反转过来去解决逆向问题,没有纳入到一般的范畴或嵌入数概念体系的认知结构中去。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算法和演算过程,尤其要重视数概念的掌握和算理的理解,加强孩子运用数概念的能力培养。三年级数学中,会出现长度单位的认识,什么千米、毫米、厘米,很多孩子总是无法记清楚,怎么办呢?家长让孩子伸出自己的右手,手心面向自己,从小拇指到大拇指,依次为: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两指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进率的大小。你们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每相临的两指间的距离相等,也就表示毫米、厘米、分米、米每相临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等,都是10。而毫米与分米、厘米与米间的进率为100,毫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1000,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距离较大,也是1000。记住单位对应的拇指,这个换算就变得十分简单而且准确了。

  2、重视和加强孩子“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

  数和形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孩子掌握空间关系的知觉能力也是小学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三年级下册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孩子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

  3、观察活动

  所谓观察是指孩子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家长可以提供“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有序特征,然后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孩子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孩子边观察,边思考,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例:“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指导,根据例证得到三个等式:

  (5+3)×2=5×2+3×2

  (6+4)×30=6×30+4×30

  (25+9)×4=25×4+9×4

  家长要求孩子结合下面的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

  ①竖里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右边又有什么特征?

  ②横里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

  家长再要求孩子记录文字: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积的和,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整理一下就得到了“乘法分配律”。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laoshi/35986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