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合集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语文的三维目标

  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养成一定书写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养成默读习惯。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

  本的表达方法。

  (三)口语交际

  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3.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 (四)习作

  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会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

  五、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24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壮美河川。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

  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

  单元课时安排:

  1海上日出 2课时 2暴风雨2课时 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2课时 诗词诵读 江南春1课时 语文乐园(一) 5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生字升。

  2、朗读,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3、会用什么是什么和什么有什么的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昨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课文,请小朋友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出示课件:3、北京天安门)

  我们昨天认识了5个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吗?我们开列小火车来读读看。(出示课件:生字)(京后鼻音到位,安、门、前前鼻音到位)

  (1)安的偏旁是什么?(生:宝盖头)安是什么结构的?(生:上下结构)

  (2)谁能来说说北的笔顺?(指名)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2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北京吗?在报纸上、书上、电视上看到过北京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北京吗?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课件:图片)

二、学习生字升

  1、复习逗号、句号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一句,只有一个句号)那么这个像小豆芽似的标点叫什么啊?(出示课件:逗号变红)它表示什么?(逗号,表示一句话没说完,中间停一停)

  2、学习生字升

  (1)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思考:我们还有哪些字没有学过?(旗:这个字我们看到会读就可以了,跟我一起读一读)(升)

  (2)自学:面我们就来学习升这个字。请小朋友们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生:读读音,记记形,写写笔顺)现在请你们用这个方法自己学一学这个字。(出示课件:升)(巡回指导)

  (3)教字音: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读一读?(指名,纠正)

  我请几组小朋友来试试。(开小火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记字形:升是一个独体字,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它吗?

  (5)教笔顺:你会写升吗?谁能来说说它的笔顺?我们一起把手拿起来写一写。

  (6)教书写:升在田字格里怎么放呢?请小朋友们睁大眼睛仔细看了。(出示课件:升的书写)撇在左上半格,横从横中线往上斜,稍微长一点,竖撇在竖中线左边,竖的起笔比撇高,竖比竖撇长。你会写了吗?请你在本子上写一个。(展示,讲评)

  (7)你能给升找找朋友吗?(出示课件:升旗、升高、上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三、课中操

  小朋友们,我爱北京天安门还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呢,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加上你的动作。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我们的歌和课文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读。(出示课件:课文)

  2、指导理解第一句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象征着北京,看到了天安门,就像看到了北京,看到了祖国。小朋友们爱自己的祖国吗?那么你们一定也爱北京、爱天安门了。那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爱来。(出示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谁来试试?(指明23个)

  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让我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我们比一比,看谁读得更爱祖国,好吗?(范读)你们能跟我比一比吗?自己再来练习一下。

  (2)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跟我比一比的?(指名,边评价边发红星)

  我们一起读一读。

  我开一组小火车读读看。

  他们读得真好,你们有信心读得更好吗?觉得自己行的小朋友站起来读一读。

  3、指导理解天安门前国旗升

  (1)小朋友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看着国旗慢慢升起,那么你们想知道在天安门前,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来升国旗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图片)解放军叔叔站得多正啊,说明他们非常尊敬国旗,热爱国旗。那么,你能来读读这句话吗?(出示课件:天安门前国旗升)(指名)

  (2)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什么时候升国旗吗?(运动员获得金牌、国家的领导人到外国访问)是的,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看到国旗升起,我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我是这样来读这句话的。(范读)你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吗?那么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指名评价、齐读)你在升国旗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立正敬礼)请你们起立做一做。小朋友们站得真好啊,说明你们真热爱国旗,那么请你们再带着这种自豪和骄傲,站正了读读看。

  4、哪个能干的小朋友能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同桌练习一下,比比谁读得好。

  哪个小朋友愿意试试?

  我请一个小组试一试?哪个小组坐得最端正?

  女生愿意读一读吗?(起立读)男生有信心读得比女生更好吗?

  大家都读得这么好,我相信男、女生合起来的声音会更好听。我们一起读一读。

五、句式训练

  1、(出示课件:北京是())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你还能来说一说什么是什么吗?(出示课件:()是())

  2、(出示课件:北京有())你还会说吗?

  那么你能够来说说哪里有什么?(出示课件:()有())

六、背诵课文

  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课文。

  多么美的句子啊,你能把它背出来吗?试试看。

教学回顾:

  在这节课中,教学环节还是比较紧凑的,也注意了调动学生的兴趣。知识、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都得到了落实,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朗读也比较到位。但总的来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思维限制较多,不能发散开去,学生没有真正地动起来。这应该是我一向来的教学方法不当所致,只注重教学,没有给学生创造个性思维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在生字教学上,我花的时间多了点,主要浪费在书写上,因此最后一个环节背诵没有时间开展。同时,我发现在之前的生字的读音教学上,我过分注重了前后鼻音的到位,使学生后鼻音太过紧张,过头了。门字也只注重了前鼻音,而忽视了第二声的短促。指导朗读的过程还可以,因此学生的情感都上来了,但在这之后的句式训练安排得不好,过分看重了教参的教学目标。情感一下子就没了,显得很突兀。如果这时放上我爱北京()我爱()这两个句式让学生说,会将情感教育更进一步,学生也容易说得更好。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zuowen/shui/351613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