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礼记原文及翻译(47)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原文】

  《秦誓》①曰:"若有一个臣,断断②兮无他技,其心休休③焉,其如有容④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⑤,其心好之,不啻⑥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⑦之俾⑧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⑨之,迸诸四夷⑩,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注释】

  ①《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②断断:心地诚实之意。

  ③休休:胸怀宽广之意。

  ④有容:指能够包容人。

  ⑤彦圣:德才兼备之意。彦,美好。圣,开明。

  ⑥不啻:不只是。啻,与"特"同音。

  ⑦违,阻碍之意。

  ⑧俾:使得。

  ⑨放流:流放。

  ⑩迸:与"屏"同,驱逐之意。四夷:东、南、西、北各方之夷。夷,古代东方的百姓。

  中国,指的是国家的中心地区。

  命:是"慢"之误字,轻慢之意。

  逮:等到,降临之意。夫:助词,无意义。

  骄泰:放肆骄奢。

  【译文】

  《尚书·周书》中的《秦誓》上说:"如果有这样一个大臣,他虽没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诚实胸怀宽广,能够容纳他人。别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样;别人德才兼备,他诚心诚意喜欢,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能够留用这人,便能够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对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别人有才能,就嫉妒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阻拦使他不能施展才干。不能留用这样的人,他不能保护我的子孙百姓,这种人也实在是危险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这种嫉妒贤人的人流放,驱逐到边远地区,使他们不能同位中国。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够爱人,能够恨人。看到贤人而不举荐,举荐了但不尽快使用,这是怠慢;看到不好的人却不能摒弃,摒弃了却不能放逐到远方,这是过错。喜欢人所厌恶的,厌恶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了人性,灾害必然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性,一定要忠诚老实才能够获得,骄纵放肆便会失去。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①,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②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③曰:"畜马乘④,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⑤,不畜牛羊;百乘之家⑥,不畜聚敛之臣⑦。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⑧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⑨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注释】

  ①发身:修炼身心。发,发起之意。

  ②府库:存放国家贵重器物的地方。

  ③孟献子:鲁国的大夫,姓仲孙,名蔑。

  ④乘:与"胜"同音,是四匹马拉的车。古代大夫级的待遇。

  ⑤伐冰之家:办丧事时能够用冰来保存尸体的人家。卿大夫以上的大官能享受的待遇。

  ⑥百乘之家:家中有一百辆车。是古代的大家族,通常是有封地的诸侯王。

  ⑦聚敛之臣:聚敛民财的家臣。

  ⑧长国家:成为一国之长,指的是帝王。长,与"涨"同音。

  ⑨无如之何:无济于事。

  【译文】

  发财致富有这样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要多,消耗财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这样就可以永远保持富足了。有德性的人会舍财修身,没有德性的人会舍身求财。没有居上位的人喜爱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爱忠义的;没有喜爱忠义而完不成自己事业的;没有国库里的财富最终不归属于国君的。仲孙蔑说:"拥有一车四马的人,不应计较一鸡一猪的财物;卿大夫以上的大官家不饲养牛羊;拥有马车百辆的人家,不豢养收敛财富的家臣。与其有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盗贼式的家臣。"这是说,国家不应把财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作为利益。

  掌管国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财富的聚敛,这一定是来自小人的主张。假如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来为国家服务,那么灾害就会一起来到,纵使有贤臣,也无济于事啊!这就是说国家不要把财利当做利益,而应把仁义当做利益。

  【评析】

  《大学》因篇首有"大学之道"四字,故名。郑玄《目录》曰:"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矣。此于《别录》属通论。"

  初唐大儒孔颖达曰:"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却本明德所由,先从诚意为始。"

  《大学》先明确提出博学的宗旨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提出了达到天下太平的八大步骤,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最重要的一环。后面引用《诗》《书》,对前面提出的论点进行逐段甚至逐句的解释和阐发。

  礼记·冠义

  【原文】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①,颜色齐②、辞令顺③,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④。

  【注释】

  ①容体正:指容貌体态端正。

  ②颜色齐:表情、神态得当。

  ③辞令顺:言辞和顺。

  ④重冠:重视冠礼。

  【译文】

  人之所以成为人,归根结底,是因为有礼义作规范。实行礼义的基本要求,在于容貌体态,端正,态度端庄,言辞谦恭。容貌体态,端正,态度端庄,言辞谦恭,之后礼义才算齐备。用这些要求来约束,以期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都能相亲,长幼都能和睦,然后礼义的基础才算建立好。所以男子到二十岁,戴上标志成人的帽子,然后服装才算齐备;服装完备了,然后能够行动合乎礼法,态度端庄,言辞谦恭。所以说:冠礼,是男子成人之礼的开端。因此古代圣王都非常重视冠礼。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25664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