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说课稿(2)

图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说课稿 篇3

  《小鸟和牵牛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课题已经明确交代了童话的两个主人公:小鸟和牵牛花。文本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他们都生活在一起,"每天小鸟都飞下窝来,跟小花、小草一起玩儿。"可见,他们平时相处得很和睦。小鸟生病以后,请求凤仙花、小草上去陪他,他们不是不想去,而是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俩也很发愁。此时的牵牛花主动帮助了凤仙花、小草去陪小鸟,给他带来了快乐,使小鸟的病好多了。让学生们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准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缠在"等难读的字词。

  2.体会小鸟生病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了解凤仙花、小草、牵牛花植物的生长特 点,感悟凤仙花、小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3.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体会牵牛花乐于助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牵牛花能陪生病的小鸟的原因。

  2.体会牵牛花、小草及凤仙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

  根据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关怀、关爱、和谐共处生活的美好。我设计了课前聊天,聊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好朋友在一起玩些什么游戏。学生兴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各抒己见,看到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不仅为他们有这么好的朋友而感到高兴。

  本课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初读要求学生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出示几个学生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第六自然段生字较多,我就用大屏幕出示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学得较扎实。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环节我引导得不是很到位,比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生病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小鸟生病的这段话时,学生并没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到这个情景中,所以小鸟那种难过、痛苦的感觉也读得不是非常明显。在指导牵牛花为了去陪小鸟而使劲爬呀爬呀这个自然段时,虽然我预设了很多,但是我自己的情感还不够投入,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

一、说教材

  《 小鸟和牵牛花》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这是一篇童话,课题已经明确交代了童话的两个主人公:小鸟和牵牛花。文本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讲述了小鸟和它的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学生一读就能懂。课文中第一自然段写他们都生活在一起,"每天小鸟都飞下窝来,跟小花、小草一起玩儿。"可见,他们平时相处得很和睦。小鸟生病以后,请求凤仙花、小草上去陪他,他们不是不想去,而是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他们俩也很发愁。此时的牵牛花主动帮助了凤仙花、小草去陪小鸟,给他带来了快乐,使小鸟的病好多了。让学生们感受到邻居、朋友之间的关爱、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即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二、根据教学目标说教学设计及教学感悟。

  任教五年来,虽然在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但直至近来才真正理会"教材不过是模本","教材要为我所用"的含义,尝试着对教材通过不同形式的挖掘和处理,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之前,我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地研读,发现文本本身有七个自然段,将近*五百多个字,对学生来说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就是一个很大的难点。王荣生教授在其专著《语文课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讲,主要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上呈现的种种材料,它既包括教学中对对现有材料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从王教授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一篇具体课文的教学来说,课文内容只有经过教师合理的教学化处理后,才能转化为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

  1.抓住课文主线,让学生感受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

  学生都有生病的时候,我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生病时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小鸟生病时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一、二自然段。

  我由段到重点的句子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小鸟孤单、寂寞的心情怎么样?这样通过反复地读和各种形式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小鸟生病时孤单、寂寞的心情,从而把句子读好。

  2.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牵牛花"一段是本文的重点段,体会牵牛花的精神是本课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可是我执教这篇课文是借班上课,学生课前不能预习,学生对文本不够熟练。于是,我让学生在自由朗读6、7、8自然段的同时,选用"蔓儿 缠 榆树"等词语说说牵牛花是怎样帮助小鸟的。但我觉得这还不够,于是又现场采访牵牛花,现在大家都是牵牛花,我想采访一下:牵牛花,牵牛花,榆树那么高,难道你不累吗?(生答)既然那么累,那你为什么还要使劲爬呀爬?学生说为了让小鸟早日康复,我再累也不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牵牛花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精神。本课教学给我的最大感触是学生的有感情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的去引导,去示范,并踏踏实实的去强化练习。通过反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进步方法,它可以让我更快的成长,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

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课题是《抵抗弯曲》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课的内容。

  根据这一章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梁”和“柱”,同时了解梁比柱更容易弯曲。

  2、经历和体验两个实验,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继续加强学会识别和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对比试验法。

  4、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确立了本课时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难点:识别变量和不变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铁垫圈;尺子

二、说教法

  根据《抵抗弯曲》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说学法

  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科学兴趣、素养。

四、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均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个环节

  1、谈话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谈对面工地想引出房子,从黄河跨过,想引出桥梁,然后观察房子和桥梁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到要研究的主题,房子和桥梁都由竖放的材料和横放的材料支撑。

  2、实验前探究。

  认识柱子和横梁、讨论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通过引导,基本和上说出了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3、直观演示法,用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预测、实测、记录、分析、结论

  4、放手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培养他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5、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布置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的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这样设计,看起来有点乱,但还是能看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也可了解下节课要探究的东西,相对直观点。

六、说反思。

  1、时间是不是安排的不够合理,没突出重点和难点。

  2、处理变量的问题上有的啰嗦、有的没处理,比如出现不同组不同的数据,应该讲给学生这儿由于操作难免有误差。

  3、演示实验叫学生上台合作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

  4、最后归纳本节内容,可一借学生的口说出来才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认识,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多多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c/tupian/403967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