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的研究性论文

实用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本文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结构和分类系统及编制原则而具体确定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和层次

  附图{图}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段教育与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确定本学段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实现身体发展的目标。

  2.年级体育教学目标

  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分析,并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在年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各项主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各项主教材的单项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以本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单项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单项教材深入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本年级各单项教材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项主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各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是以学生学习以后的变化为依据,表现在学懂、学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方面。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学生身心变化,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教学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教学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教学任务化为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负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其表达方式如下:

  (一)知识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记忆

  ①能记住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了解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知道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2.理解

  ①能说出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会讲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懂得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3.简单应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做某某动作。②能运用已学过的某某知识和原理。③能回答(讲出、说出)某某道理。④能回答(说出、讲出)某某动作做出的道理。

  4.复杂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某某道理。

  (二)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体验

  能照示范、照片(图片)尝试(亲自)体验(体会)某某动作。

  2.模仿

  ①能做出某某动作。②能做到某某样子(程度)。③会做某某动作。

  3.组合

  ①能将某某与某某动作连贯做。②能做出某某联合动作。③能连贯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

  4.协调

  ①学生能不停地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②能熟练地做出某某动作。③能不停顿做出某某正确动作。

  5.熟练(自动化)

  能准确自由地做出某某动作。

  (三)情感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接受

  ①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看教师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某要求能给予配合。③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兴趣

  ①学生乐意按教师的某某要求去做。②学生对某某练习,精力集中(干劲大,情绪高昂),感到欣慰。③学生对某某动作乐意多次重复练习,产生爱好、倾向。

  3.自觉表现,形成观点立场

  学生认识到某某活动(练习)的价值,在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也能自觉地做,由倾向、爱好,经过内化形成观点、立场,并经常习惯地自觉表现。

  (四)运动负荷目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即练习的重量、距离、速度、时间、数量和动作的质量等因素组成的。

  课时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负荷目标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制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依据教学三要素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编制。以一课时为例,方法如下:

  1.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

  2.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3.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运动负荷目标。该目标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的,同时也照顾到学有余力和体弱学生的不同要求。

  4.确定目标要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做到检查有方法,测量有依据,考核评估有标准。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的研究性论文】相关文章:

1.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及对策论文

2.论文《研究性教学》

3.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论文

4.小学教学目标与计划

5.小学作文的教学目标

6.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7.中职市场营销教学目标论文

8.优化教学目标的尝试论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shiyongwen/216123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